回覆列表
  • 1 # 今古逸事

    一來是宋朝重文輕武的傳統

    辛棄疾能文能武,寫的一手好詞。可是他在南宋是屬於將領,而不是文官。而且他本人也是以武將自居,以恢復為志。

    這就不奇怪了,宋朝的基本國策就是重文輕武,以文制武。在文官把持的朝堂上,沒有武將說話的份。就連戰功赫赫的狄青只不過做了樞密使的官,宋朝的文官集團就坐不住了,什麼歐陽修,什麼文彥博就開始彈劾狄青。甚至搬出了宋太祖趙匡胤來,一句“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心,所以有陳橋之變。”就讓狄青憂慮而死。

    就連大名鼎鼎的岳飛也是死於文官秦檜之手,趙匡胤陳橋兵變給宋朝皇帝留下了教訓,那就是武將中沒有忠臣,忠心不可靠。宋朝開始採取重文輕武的措施,所以宋朝的朝堂上沒有武將插手的份。武將也不會得到重用。

    二來是南宋朝堂被主和派把持

    辛棄疾以收復失地,北伐抗金為平生志向,素來就是主戰派。可是南宋的朝堂一向被主和派把持,而主戰派一直遭到打壓。

    在主和派把持的朝堂上,辛棄疾得不到重用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南宋皇帝趙構心裡並沒有恢復之志,而是想偏安一隅,做一介江南國主罷了。

    可是結果呢,他的主張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主要是辛棄疾為人正派,正直,沒有曲意迎合主戰派領袖虞允文等人之意。而虞允文是什麼人,想當年他一介書生在採石大戰中大敗金主完顏亮,功勳卓著。哪裡能聽得見一個小小辛棄疾的意見?後來宰相韓侂冑主張北伐,起用主戰派人士。只不過此人是想借北伐獲得戰功,用來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而已,其實並不是真的要收復失地。

    所以他起用辛棄疾,只不過是將辛棄疾當作一面主站的旗幟,並不聽信辛棄疾的軍事謀略。辛棄疾報國無門,心情有點失望,登臨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發出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感嘆。

    三來是辛棄疾參加過農民起義軍

    農民起義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所忌憚的,一般史書對於失敗的農民起義軍稱之為“反賊”或者是“草寇”,農民起義是一種造反行為,一旦失敗一般沒有什麼正面形象。

    更何況對於參加農民起義的頭領更是要提防。辛棄疾參加的農民起義是為了抗金,可是貼上了農民起義的標籤,也就等於貼上了造反反賊的標籤。朝廷怎麼會重用辛棄疾呢。

    這些原因成了辛棄疾施展才華的阻礙,而南宋朝廷沒有采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在因循苟安中漸漸腐化墮落,在紙醉金迷中喪失了恢復失地的志向和能力,在元朝鐵騎的攻擊中走向了滅亡。

    開禧三年(1207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日古詩拼音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