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已知,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的方劑為四逆湯症與白虎湯症。那麼,重陰、重陽之方呢?可以肯定的說:當今之世尚且沒有。因為我們至今仍未能根治疑難頑疾,攻克癌症。設內經“冬傷於寒,春必溫病。……秋傷於溼,冬生咳嗽”之必字得解,再順藤摸瓜,疑難頑疾的理法方就會顯現出來。

回覆列表
  • 1 # 北海文藝青年

    你說的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和重陽則陰,重陰則陽,都是同樣的意思。其實就是易經裡的陰陽的理論,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本來中醫也是周易衍生出來的,也可以用易經的眼光去分析。意思就是說事物發展壯大到了頂點就會轉化成另外一種東西,這是自然之道,萬物遵尋這個道理,人也一樣。

    極寒就會生熱像,這就是為什麼凍死的人臨死的時候都會脫光衣服的原因,我想熱死的人臨死應該也會發冷吧!

  • 2 # 古月堂老胡

    “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這句話必須好好研究。是不是指四柱八字真正純陰的人,先天陽氣反而非常強旺,效能力能慾望反而強烈,所生孩子只生男不生女。例.癸卯,乙卯,丁卯,辛丑。連地支藏幹都純陰。丁火日主生於三月初一乙卯月,木火旺相,三卯一乙,身強身旺,三卯又是桃花,效能力性慾望強烈也合命理,生有二男孩,沒生女孩,從性情上,從外貌上,看不出該福主四柱八字純陰。四柱八字預測學最主要的意義是預測凶吉和命局層次,至於“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的內涵,研究的人很少。

  • 3 # 望江一亭

    這是易經老道的詭辯術。

    《黃帝內經》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所以才會有這麼荒唐的說法。什麼柔即剛,黑即白,長即短,輕即重,例項虛,大即小,上即下,左即右,前即後……沒說男即女,父即子吧。真是開玩笑!在一個語境中,一個範疇內,事物的性質都是一定的,像易道內經這種思維,人就人不人鬼不鬼了。

    《黃帝內經》還有一段說,天圓地方,所以人頭圓腳方。天有日月,所以人有兩目。天有四時,所以人有四肢。地有九州,所以人有九竅。地有十二經河,所以人有十二經脈。時有十二辰,所以足有十趾加一陰莖一陰囊。太逗比了吧[大笑]

  • 4 # iitany

    這是典型的中醫思維,理解了就算入門了![摳鼻]

    比如寒則滯,滯則鬱,鬱則生內熱,此時一味清熱去火,必大敗中氣,雪上加霜,這也是扶陽派存在的道理!

  • 5 # 除奸邪

    說明了寒熱會變化,陰陽會變化。一個人生病正常由表及裡,後背的足太陽膀胱經受寒邪不解而傷內手太陰肺經,從而已導致咳嗽,這個變化指陰陽經絡變化。這時的肺咳就會分寒咳熱咳,寒熱到達一個點會相互轉化。這個重寒重熱要達到哪個程度會轉化,因人而異。人的十二經絡是迴圈,病隨時間也在人體迴圈,這個重字也告訴我們,要預防迴圈下一經脈的病症。

  • 6 # 緣緣生滅

    中醫採用於宇宙自然陰陽五行生剋之理,我不通醫只以“道”來簡單說說我的認識,天道自然最重要的是“平衡”,平衡了才會風調雨順,才不會出現大災大難。人亦如此,陰陽五行都需要平衡,平衡了人體自然無病,病乃陰陽五行失衡。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意思,中醫不是“殺”而是調和疏,調陰陽五行疏淤積結。

  • 7 # 浪得虛名681

    重應該是疊加的意思,依次類推,寒,著涼則表閉內熱必薰之而得出,寒熱交戰,陽透則病癒;

    陰,溼重則於滯,陽鬱而化火,慾火而除溼,溼去則病痊。

    學生一枚,拋磚引玉[祈禱]

  • 8 # 東遊流浪記

    其實從文字中可以看出前人們的中醫治療基礎是從陰陽兩面出發的,最終來達到一個陰陽平衡的交差點。現在一切現象都表明事物的兩面性:電的正極與負極,地球的南極與北極,電腦的儲存0和1等等,那樣不是對立又統一的。這在西醫理論中可能就是不存在的知識,伴隨著醫術越來越西化,可惜了先輩們的嘔心瀝血。

  • 9 # 過往雲煙215733021

    不懂易者,無以為醫。這和易學中的否極泰來為一理,中醫為陰陽,中醫治病尋找的便是陰陽平衡,你所提的問題就是物極必反的原理。不到之處,還請賜教。

  • 10 # 阿才記

    哈哈 黃帝內經作為醫經之首當之無愧 但還有一重要身份乃是易經的解答之書 屬國之瑰寶級別無疑 內容虛實陰陽交替重疊寒熱自由轉化皆俱 要讀懂必須身處廬山之外方可觀其真貌 這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之理 要想從中理解方劑的正是迷者 內經講的是理與藥扯不上絲毫關係 明理自曉世間萬物皆藥 不知理者若要強攻結果等同走火入魔 所以 為什麼說中醫理論如此深奧唯具悟性者方可入門 因其是以思維作門檻思想為主導 拒絕一切庸邪之輩染指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師級的中醫德術兼備的保證 黃帝內經之所以這麼高深玄幻難明 下的正是思維之鎖 無解!因此 只渡有緣人 絕無漏網之魚能意外闖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當快入睡時總能感覺到咽喉很癢,必須猛咳幾聲才好,白天無任何異常,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