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是與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連在一起的,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密不可分,因而關心國家大事是每個公民愛國意識的重要表現,是公民應該具備的品質。是社會人,當知社會事。中學生,尤其高中生,即將成為國家與社會的建設者,關心國家時事,是我們成長與成才的內在需要。未入社會而先知天下,可以為我們將來擔負起國家建設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應該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保持與社會的緊密聯絡,提高和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關心時事,也是與我們用心學好文化知識為一個整體的。撇開大的道理不講,即便是從考試出發,像文科類的考生,就有時事政治的檢測選拔要求;如果我們平時一直有這樣的意識,關注新聞的點點滴滴,就不會在死記硬背中感到枯燥乏味,出現忘了又記,記了又忘的純應試的負面現象。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現在高考作文佳作難覓,大部分同學的論據材料反覆使用的就是“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等一些老掉牙的材料,除了孔子、李白,再翻不出時鮮的東西,以致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感。如果我們能巧用時事為材料,用眼前事論觀點,就更容易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有足夠的時事積累。那麼,高中學生首先應該關心哪些時事哪?我想,政治、經濟、人文、民生,應都在範圍之內。世博會、奧運會,六方會談、釣魚島之爭,金融風波、APEC,神舟六號、登月計劃,中東風雲、聯合國班子重組,諸如此類,我們都不能只停留在曾經聽說過,問之則語焉不詳的層面。只有在大量地佔有材料的基礎上,我們才可以使自己的成長與成才過程不再是黑暗中的潛泳,而是高屋建瓴,從容運籌。我們可以化整為零的關注、學習、吸取時事知識,然後達到零存整取式的運用效果。我們更應該養成這樣良好的習慣,以不時之學供不時之用。我們現在課業負擔重,學習時間緊,但我們完全可以將此與文化學習相融合,因為這本身就是我們學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要養成每天讀報的習慣,泛讀與精讀相結合,瀏覽與鑽研相結合。每天中午飯後,在經過圖書館時候,有二十分鐘的短時閱覽,也將使你得益匪淺,甚至終身受用。每個班級都訂有報紙,不知我們的班主任</PERSONNAME />老師是否到位地為同學提供了這樣的閱讀條件?我們的同學是否很好地利用好了這伸手可及的閱覽資源?我們在讀報時是否一直對第一版不感興趣?此外,我們通學生還可以聽廣播,可以收看電視新聞,將動漫變成新聞,將連續劇改為大時事,不必集中太多的時間,每天有十分鐘,長期堅持,聚沙就可以成塔。我們還可以拓展時事政治的掌握領域,可以為考試而又不唯考試。我們學校曾多次組建過校辯論隊,在省市的比賽中有不俗的表現。我很希望這隻體現在少數同學身上的佳績,能普及成為大多數人的意識與能力,那我們的學業與素養定會更上層樓,定會令人側目而視、刮目相看。當再遇到有人“縱論天下事”的時候,我們不但能參與其中,而且能主導“論壇”的中心,以自己的博學、博知、博識引領同類,而不是望論興嘆,垂首退身,只會跟老師說 “關牌來哇”?我們並不是要去出什麼風頭,我們只是要懂得應該懂得的東西。如果我們有關心國家大事的意識,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決心,更有“天下興盛,捨我其誰”的抱負,那麼,我們就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電池中銅發生了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