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到很多心理學相關的沙龍、論壇的主題都非常強調現代人需要「獨處」,這麼做意義何在?

回覆列表
  • 1 # 運自靜成

    工作只是謀生的地方,這裡除了工作本身之外,還有同事上下級,關係不是一般的簡單,可以這麼說想簡單都簡單不了。除了工作還有利益衝突,在哪裡都避免不了。所以與同事不要有過多的糾葛,那樣只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做該做的事,說必須說的話。下班也不要單純的為了搞關係而搞關係,那樣是搞不好關係的。曾幾何時吃吃喝喝是搞關係的必要,現在這個都過時了,搞關係現在都是私下的行為,不必要廣而告之。所以學會獨處,才是自我保值的辦法。

    現代社會如果沒有勝人一籌的本領,是不能獨當一面的。沒有過人之處就只能是馬前卒,必須刻意培養或者訓練自己有屬於自己的技能,那樣才能走得穩,行得遠。僅僅只是靠觥籌交錯得來的也會因為這個同樣失去。獨處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更清晰的看清楚自己,明白自身的優缺點,然後有的放矢的取長補短。讓自我進步,讓自我心態平和,這個他人幫不了的嘛。可以這麼說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憂,誰顧得了誰呢?

    學會獨處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不會獨處看起來忙乎的一塌糊塗,其實也只是看起來忙,忙與盲還不如留點時間讓自我清醒。當日子日復一日的時候,就是心情開始起伏不定來處。日子每天都有所不同都是用心得來的,這個除了獨處,觀昭自我沒別的來由,所以用心對自我也自我管理的的一部分。至於解壓這個一般都是少數幾個人從事某種活動可以得來,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個人通過某種活動來宣洩,重新獲取的。

  • 2 # 老墨汁

    在單位“學會獨處”可以說對自己減壓屬於一種方法,其意在於淨化心靈。

    單位是自己主要謀生的地方,是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也是一個大染缸。

    同事之間必須的相處,需要合作與交流,更是一種競爭,從不存在朋友之間那種溫和的友情。

    顯示能力,顯示強大,顯示業績。為的是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和成長空間。

    然而,是那麼的不易。

    競爭的存在,每個人的心理複雜,利益的糾心,行為和言語掩蓋著自己背後的動機,讓人難以捉摸。是與非,錯與對,聯合與排斥,笑臉與噁心等等的交織,往往會讓人恐懼、憤怒、抑鬱。這些攪動著人們的心緒不寧,有時抓狂,有時傷心。更多的是無耐,壓抑的隱忍。

    人傷心,人太累,只有少染閒事,少招閒嘴,免得瘦人。

    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多幹一點工作,也無所謂,只求心理有一份安靜,讓自己活得心理簡單。唯一的方式就是學會獨處。

    會獨處的人往往是內心豐滿的人,有足夠的知識內容;會獨處的人是強大的人,可應對任何外來的壓力;會獨處的人是有責任的人,對待工作和問題,勇敢的去面對,有擔當魄力;會獨處的人,是有智會的人,知道自己,瞭解外界,洞悉社會和單位。

    會獨處,更高明之處,讓自己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世界,少了許多外來的壓力,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讓自己多了更多的美麗風景。

  • 3 # 這才是心理學

    “獨處”“壓力”都是非常熟悉的概念了,我就不過多解釋。我先說一下我的答案:“獨處”是現代人應該學會的一項非常寶貴的能力,它有諸多好處。如果一個人“獨處”的功夫到家了,他確實感受不到壓力,比如電視劇裡的那些打坐參禪幾十年的老和尚。但是大多數人是不行的,也沒必要到這種境界。對於平常人來說,減壓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人聊天,和人交流。

    簡單來說,獨處有好處,但不是減壓。如果要“成功”,你要學會獨處;如果要“幸福”,你要減少獨處,人最幸福的時候往往是與家人朋友分享時光的時候,而不是一個人呆著。

    下面我就結合一些心理學研究,聊聊獨處的好處,最後談談介紹三個方法幫助我們學會獨處。

    “獨處”有哪些好處?

    英國有句俗語:

    喜歡獨居的人,不是野獸就是神

    “心流”概念的提出者,契克森米哈賴說:

    十來歲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獨,成年後就沒有資格擔負需要鄭重其事準備的工作。

    那麼“獨處”有哪些好處呢?

    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格里高利·菲斯特通過研究發現,獨處有三大好處:

    第一,獨處可以讓人更有創造力。菲斯特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最具有創造力的人群,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對社交活動不感興趣,他們會專注於自己的事情。生活中很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是這樣的人,比如:周星馳、作家王小波。第二,獨處的人更專注內心。在獨處的時候,大腦處於平靜狀態,專業術語叫做“預設模式網路”。打個比方吧,我們的電腦就像一臺計算機,工作的時候高速運轉;不工作的時候就需要進入待機狀態,休息一下。這種休息,會讓我們記憶力更好,能更敏感地體察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第三,其他好處。比如,獨處的人能容納孤獨,更不容易崩潰。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在監獄裡做出巨大的成就,比如外國的葛蘭西、曼德拉,中國的司馬遷寫《史記》。

    通過上面的研究和例子,可以看到,“獨處”確實事件好事。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獨處帶來的好處都是讓人專心於自己,或者專注於工作,追求成就的。然而,人類的幸福更主要來自於和家人、朋友的相處,而不是一個人呆著。

    人類都是群居動物,渴望與他人交流。在監獄裡,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就是給他關禁閉。所以“獨處”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情。獨處會讓一些人產生孤獨感;在壓力狀態下的獨處,會讓體驗不到他人的關心,更容易增加壓力。

    總之,獨處有利也有弊。獨處可以讓我們更有創造力、更專注內心、能容納孤獨等。但是獨處也又弊端,在某些情況下,獨處讓人更孤獨,更容易產生壓力。

    什麼是“學會獨處”,三招幫你“學會獨處”。

    獨處有利有弊,心理學所說的“學會獨處”不是說讓大家一個人宅著,而是讓大家學會自己和自己相處,學會在一個人生活的時候,也能過得開心。也就是只享受獨處的好處,不負擔其壞處。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我給大家介紹三種方法。

    第一,進行三分鐘注意力練習。

    獨處的時候,我們總是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這使得一個人的時候,根本沒法思考,沒法工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三分鐘注意力練習”,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第一分鐘,進行自我採訪,問問自己:我在想什麼?我感覺到什麼了嗎?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想到什麼,都不要評價自己。第二分鐘,收縮自己的思維,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在這個過程中,放鬆自己的呼吸,並有意識的數呼吸次數。第三分鐘,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覺上,體驗周圍的環境。

    第二,做適量的運動。

    運動會產生多巴胺,讓人更快樂,排解獨處時的孤獨感。但是,運動千萬不要過量,這種運動不是為了鍛鍊,僅僅是為了享受運動的快感。

    比如,做兩分鐘的拉伸、一兩分鐘的跳繩,甚至僅僅是站起來走幾步,跳幾下,都可以。注意,不要在運動的過程做聽歌、打電話等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第三個,給自己留出“斷網時間”。

    獨處,是要學會自己和自己相處,而不是為了和手機、書相處。所以要留一點時間,放空自己,僅僅是一個人呆著,什麼都不想。但是,現代社會,網路發達,隨時隨地會有人來找我們。對此,我們需要給自己留一些“斷網時間”。

    在這個時間裡,我們徹底不看手機,專注於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比如做手工、寫作。對於早期黨,比別人早起的一兩個小時,就是斷網時間;對於晚睡的人,晚上比別人多熬的幾個小時,就可以當作斷網時間。

    總結一下

    “獨處”有好處,也有壞處。所以,學會獨處就是讓我們享受好處,不負擔壞處。具體來說,有三個方法可以幫到大家:進行三分鐘注意力練習;做適量的運動;給自己留出“斷網時間”。

  • 4 # 硬核心理

    的確如此,這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達,跟以前不一樣,現在的人更喜歡獨處,包括我也非常喜歡。獨處最大的好處是自由度高,可以全身心的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必擔心感到孤獨,因為溝通是無處不在的,一個手機可以與全世界建立聯絡。

    事實證明,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裡,有意義的獨處是一種強烈的需求,我們實際生活在一個崇尚獨立,但又深深恐懼相互疏遠的社會中:主要體現在資訊社會發展太快了,社交聯絡氾濫成災。

    自1950年代以來,地球人口增加了一倍,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城市擁擠和新的全球經濟徹底改變了社會關係。另外,手機擴充套件了工作和生活的邊界,就連宗教也不再對人提供靜修之所,而是變成了世俗娛樂的大教堂或者旅遊寺廟,這表明真正有建設性的孤獨感的需求已經完全喪失。

    現代人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獨處,很多人不再結婚也是這種原因。獨處使我們有能力調節和調整我們的生活,它可以教會我們堅韌和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並且,它激發了我們對探索的渴望,我們對未知的好奇,我們作為個體的意志,我們對自由的希望。可以說孤獨是生命的燃料。

    我們的錯誤在於,我們假設孤獨和依戀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要麼自個兒呆著,要麼跟人同居,所以大家覺得矛盾。但當前的心理學在孤獨症上的態度是,一個人有獨處的需要被認為是一種情緒的緩衝機制,你不用遺世獨立一輩子,獨處就是給情感放鬆的一個出口,就算你要自己呆一輩子,你也不會中斷與世界的聯絡。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我們處理孤獨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單獨”並不總是意味著總是一個人,這個詞是在中世紀發明的,最初表示一個人的存在,在宗教術語中,“孤獨”通常意味著與上帝合一的體驗,然而,目前“alone”的所有含義都意味著某種缺失,它就必然會招致社會的質疑。

    獨處的想法可能會喚起童年時,對被遺棄和被忽視的深深的恐懼,並導致一些人奔向社會奔向同居生活,但我不認為孤獨可以完全從生活中消失,也不認為它應該消失。就像焦慮或內疚一樣,這是人類生存的一部分。

    心理學才剛剛開始區分孤獨和寂寞。 渴望愛人、親戚或朋友並不是孤獨的原因,找到一個人也不一定能治癒孤獨。 在一個關係緊密的家庭裡,人們可能和那些獨自生活的人一樣孤獨。依戀關係不會自動實現,記住這一點,在某些情況下,依戀只能以極端的個人妥協為代價,比如你離不開婚姻或者家庭,這就是因為我們即使是社會性動物,大家相處依然會有非常困難的時候

    獨處既在所難免,也是我們的需要。

  • 5 # maosa桃夏

    我認為學會獨處是很重要的。

    大概是自己的性格就不太喜歡人太多,太嘈雜的地方。在人太多的地方你會發現做很多事都會無奈地妥協或者隨大流,去迎合大多數人的喜好,不管是那種大規模的聚餐,還是公司組織的團建活動,並不是說不好玩,但大多數還是覺得不自在,想吃什麼,想怎麼玩,同事是不是你想一起交流的人,都不是你能決定的。

    相反自己獨處的時間也並不會很無聊,反而很自在。下班或週末累的時候就躺著聽聽電臺,追追劇,一個人肆無忌憚地笑,或者看本書,困了就小睡一會。不太忙的時候自己做做飯,涼快的時候去喜歡的地方走走散散步,晚上再定一個運動健身小目標,一邊聽歌一邊做,讓身體得到放鬆,心情變好沒有壓力就是最好的減壓方式。

  • 6 # 學點心理學

    今天休息,男朋友請假一天,說是好久沒有一 塊休息了,想陪我一天。

    說實話,自己內心還是想自己待著的。

    忙忙碌碌了一個星期,終於等來了一天的休息日,想躺躺屍,看看喜歡的電視劇,點個外賣,吃點自己喜歡的,無拘無束地宅上一天。

    自己是很喜歡一個人待著的,不管是有男朋友之前,還是之後,這種獨處會讓自己的內心非常得平靜,感覺是一種享受。

    丟掉手機,關上門的那一刻,就是一種內心的釋放。

    在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但在此刻不用想這些繁瑣的事情。

    當我們走出家門的時候,我們感受的是這個世界。

    當你獨處的時候,你感受的是你自己,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跳,自己的感覺。這種感受是向內的,沒有威脅,沒有壓迫。

    人需要這樣的時刻,來感受自我。

  • 7 # 心理插座

    大部分上班族都有比較大的工作壓力、人際壓力和社交壓力,日常上班有各種資訊轟炸,要處理大小事務。拖著疲勞的身軀回到家裡,還有柴米油鹽的問題等著他們。

    因此,上班族總會感覺疲乏、勞碌,好像日子總不消停,好像耳邊從來沒有安靜過。很多人因此迷失在這種心理狀態中。

    而獨處,就是讓你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1、獨處令人安靜。

    這是最明顯的好處了,忙碌吵鬧的工作生活終於可以暫停,留出一段安安靜靜、只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讓人的心靈得到片刻休憩,這樣自然能減壓。

    2、獨處助人迴歸內心。

    日常工作總是不斷在和別人產生聯絡,好像自己的時間歸集體所有。

    而在只有自我的空間裡,你可以放飛思緒,可以反思自己,可以只關注自己,這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對話,能幫助你提升思維和心境。

    3、獨處就是“充電”

    獨處的時光裡,你可以擁抱自己的愛好,從而讓你的心理得到滿足、愉悅。

    當你專注在自己的喜好中,就會把工作中的壓力分散掉,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工作以外的場景,從而獲得新鮮感和動力。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諸葛亮是如何用6年時間穩定後方甚至提升蜀漢國力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