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太平洋

    蜀漢是三國之中地域和人口最小的一國,不僅國土少且除了成都平原的廣大地區都是高山深谷不適宜農業的發展,在蜀漢的南邊為蠻夷之地,那裡的百姓依然過著較為原始的生活,而且暴亂頻繁。但諸葛亮依然勵精圖治,在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完全穩定住了當時的局勢、促進了經濟發展,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諸葛亮認為“法令不從,事亂不理”,無以立國,他深刻吸取了前者益州劉焉的教訓,認為“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人每專權自恣”,誓要改變那種豪強專權的積弊。

    2注重人才,任人唯賢,德才兼備

    在用人標準上,他一改東漢以來講求門第和資望的弊端,也與曹操重才不重德唯才是舉不同,他反覆強調“治國之道,務在舉賢”大膽提拔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下層官吏,並讓他們擔任重要職務。

    3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

    諸葛亮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為了使農民安於生產,他強調“唯勸農業,無奪農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禁止豪強地主掠奪農民的土地,定期對都江堰進行維護,保證成都平原的農業灌溉。

    諸葛亮讓軍隊在漢中實行屯田生產,保證軍隊糧草供應,減輕百姓負擔,還專門設定了管理屯田生產的“督農”官。

    5發展手工業

    諸葛亮利用蜀漢國內多數為山地的特點大力發展絲綢等手工業,到今天蜀錦依然譽滿天下。

    6實行鹽鐵官營

    諸葛亮對鹽鐵等重要物資的經營權收歸政府,設定鹽校尉管理鹽的生產和銷售,設定司金中郎將負責農具和兵器的生產。

  • 2 # 大師兄拜山

    蜀漢後主劉禪上位第二年(224年)諸葛亮任丞相兼領益州牧,總攬蜀漢軍政大權,全面接手夷陵戰敗之後的爛攤子,首先派鄧芝出使吳國,重修舊好聯合抗魏,穩定外部環境,國內展開一系列佈局發展國力軍力,隨後平定南中叛亂,穩定國內政局。

    國內經濟佈局:

    制定律法,抑制豪強兼併,穩定社會秩序,為社會有序發展打下基礎。

    與法正等制定《蜀科》等法典,還擬出《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科條,主張“明法”反對“濫刑”,要求賞罰分明。

    2.廣泛修建農業基礎設施,開墾丘陵、平原荒地。注重都江堰水利工程,設定“堰官”專職管理,增修大量塘、庫、陂池等蓄水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十萬立方蓄水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三百多個。還在成都西北的柏河上修了一條九里長堤“諸葛堤”。大力發展水澆地良田,增產保收,逐步把一些丘陵地帶變成良田。

    3.提倡手工業發展經濟。恢復鹽鐵專營,曾親臨現場視察利用天然氣煮鹽的情況;利用優勢技術發展“蜀錦”,於城內設定“錦官”專司管理織錦業,後世把成都又稱做“錦官城”,原因在此。

    4.大力提倡勤勞節儉、反對奢侈浪費,並身體力行,主張豐年多儲備、備荒備戰。

    1.諸葛亮親寫《將苑》一文,教育將領為將之道,要求做到“五善四欲”,“五善”是“善知敵人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即是“戰欲奪、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2.根據“軍天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的作戰經驗訓練士兵單兵作戰能力;推廣“八陣法”也稱“八陣圖”訓練士兵小單位配合作戰,根據地形敵情機動靈活臨敵制變。

    4.整理軍備,工械技巧,物究其極。創“木牛流馬”輔助山地軍糧運輸,創“諸葛連弩”可以連發十箭、加強單兵作戰能力,創“孔明燈”迅速傳遞資訊...

    通過一系列經濟佈局、軍事準備,蜀漢國力軍力迅速提升。

    其中稍有安定之後,225年諸葛亮親提大軍展示優勢軍力“七擒七縱”彞族首領孟獲平定南方山民,穩定後方政局。

    經過6年發展,蜀漢國內後方穩固,國力大增,軍事能力大幅度提升,為北伐打下了基礎。

  • 3 # 仁杰說史

    諸葛亮剛接手蜀漢政權的時候其實是個爛攤子。劉備剛死,劉禪年幼。蜀漢三大集團矛盾重重重,齷蹉不斷。南中全都反了。外部宿敵曹魏兵多將廣,盟友東吳結仇且被擊敗。可以說諸葛亮剛接手蜀漢政權是可以說是內有叛亂,外有強敵。形勢非常嚴峻。

    但是諸葛亮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隨即開出了幾副藥方。先去東吳修好,派鄧芝出使東吳,重修舊好。蜀吳首望相助,共抗曹魏。取得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對內立法公開,執法公平。廉潔奉公,以身作則。在諸葛亮的治理之下,蜀漢蒸蒸日上,於建興三年南征,平定南方。為蜀漢日後北伐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後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住在邊境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