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媽媽日常

    之前聽過一個講座,是關於孩子性格叛逆分析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今天分享給你!

    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叛逆是相對來說的,叛逆期是人為定義出來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存在叛逆期。只要父母與孩子互動的好,孩子是可以不出現叛逆期的。當然,跟孩子互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想知道孩子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還得先了解自家孩子叛逆的原因:

    一、孩子沒有同伴

    二、孩子學習比較吃力,又沒有解決的方法

    三、得不到父母的愛

    四、外部的創傷

    五、對自己外貌的焦慮

    六、孩子自己認為叛逆是一件很酷得事

    父母應該怎麼去做:

    1、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在跟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不要帶有評判,而是去傾聽,傾聽的時候不要給建議,只要聽就可以了,要重視孩子的感受。

    2、父母要避免大喊大叫,也不要與孩子發生權利之爭,也就是說父母不要用自己的身份去壓制孩子,要考慮你是贏了孩子還是贏得了孩子。

    3、父母要學會誇孩子,誇孩子得時候態度要真誠,要說出事實,誇讚的方式要多樣化多元化,別僅僅只是口頭上的表揚!

    4、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真正的深入瞭解孩子處境去理解他目前面對得問題,一起幫助孩子解決,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他的精神支柱和依靠!

    最後,父母還要記得把自己修煉好,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把自己修煉好了才是最最重要的!提醒各位父母: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是需要過程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長久的準備!

  • 2 # 大小寶貝每一天

    孩子叛逆,家長應對孩子有耐心,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1.對孩子有耐心 寶寶叛逆不懂事,你可不能也一起發作,你一定要耐心,細心對待,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對待寶寶叛逆、頂嘴的第一步。

    2.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不違背底線的情況下,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孩子享受平等權利。

    3.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做家長的可以試試做到以下幾點

    1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叛逆心理自然而生,總會哪一些事情和你做對,說話和你頂嘴,總之,讓你很煩很煩,那麼,在這個時間段,你一定要靜下心來好好對待寶寶,寶寶叛逆不懂事,你可不能也一起發作,你一定要耐心,細心對待,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對待寶寶叛逆、頂嘴的第一步。家長要沉住氣。

    2 只有當家長穩定了自己的情緒,才能理智的對待孩子的叛逆和頂嘴行為,很好的教育他們,而不是和孩子較勁,對吧。還別說,稍不注意,很多家長還真會跟孩子較勁。因此,首先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不要去計較,和孩子較勁。當然,你可以適當的理智的和孩子理論一下,如果你很很好的說服孩子的話。這樣會培養孩子不斷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 其次,就是對於脾氣暴躁的家長提個醒,當您的孩子表現這種行為的時候,不要生氣,只要一生氣,你就會失去理智,就更不用說來教育孩子了。孩子因為你的生氣也會對你的信服度下降,經常發火生氣的家長,甚至打罵孩子的家長,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恐懼感,很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

    4很多家長是很強勢的,導致很多的孩子在家長面前都不敢吭聲,這時候,一點孩子出現叛逆或是頂嘴的行為,可想而知,後果會很嚴重,甚至導致兩敗俱傷,彼此關係都會受到影響。這裡提醒,家長們,適當是的時候需要放放自己的這種霸道強勢的性格行為,特別是在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不然影響孩子的一生,到後來你後悔莫及啊。

    5最後,推薦一個小建議,當孩子出現這種叛逆行為的時候,如果事情並不是很嚴重或是不影響原則性的問題上,家長可以給與孩子適當的眼神和不予理睬,讓孩子產生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到自己的不對行為,這需要相當的親子關係的基礎,如果,你能這樣使得孩子有所注意,改變了自己的不良行為,說明你成功了。而且孩子一生都會記住的,同樣培養了孩子自我思考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祝福天下孩子家長和諧相處,家和萬事興!

  • 3 # 逝沙的故事小屋

    首先要找到他叛逆的原因。

    是因為純粹的想反抗你,還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為了反抗而反抗,那你要審視自身,是不是總是把你的觀念強加在他身上。

    或者平時習慣了對他的行為指手畫腳。

    你覺得他的決定是錯的,他必須要聽你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要先改變自己,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總是想著說要按照你的想法來做。

    也許你覺得你自己經歷比他多,你也是為了讓他少走彎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小孩子就是要多去嘗試多去試錯,這樣才能在挫折中成長。

    你如果習慣了安排了他的一切,他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變得毫無主見,一種是心裡面充滿了憤怒,從而為了反抗而反抗。

    第2種原因就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那麼你可以心平氣和的跟他談一談,不要急著打斷他,也不要急著給他提建議,先聽聽他是怎麼想的。

    鼓勵他多和你溝通他內心的想法,然後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最後做決定的是他。

    同時你要向他說明,如他做了這個決定,不管造成什麼後果都需要他自己承擔。

    現在家長的錯誤就在於總是害怕孩子會犯錯,但是你就能保證你的決定就一定是對的嗎?

    如果你習慣了什麼事情都為他安排,讓他聽從你的,等到他以後長大了毫無主見,你又會責怪他,為什麼什麼事都要來問你。

    總之心平氣和的好好跟他談一談吧,記得在他沒說完之前不可以打斷他。

    也不要站在上帝的視角去指責他,去教育他,如果你們在交談的時候處於不對等的地位,那麼他是不會願意跟你說心裡話的。

  • 4 # 培媽育兒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要經歷三個叛逆期:第一個是“寶寶叛逆期”,出現在2~3歲的時候;第二個是“兒童叛逆期”,出現在7~9歲;第三個叛逆期通常出現在12~18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青春叛逆期”。

    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髮展主要表現出這樣幾個特點:自我意識更強烈、喜歡跟父母對著幹、標新立異、追求自我,旁若無人、容久而久之容易養成壞習慣。

    青春叛逆期是個敏感的時期,只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就能讓孩子順利走過這段人生之路。

    一、理解並認可孩子的叛逆期特點

    叛逆期的孩子都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思維喜歡求異,處處標新立異,父母應理解這些特點是所有叛逆期孩子都存在的,是孩子心理不成熟的對映。

    二、耐心對待,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地壓制,一味地用自己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只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加重,而且過度的打罵可能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怯懦,或是變得執拗任性、膽大妄為。此時的孩子需要尊重和自由,在不傷害他人及自身的條件範圍內,父母給予足夠的耐心和空間,孩子才不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約束,才不會進一步反抗。

    三、規範引導

    關注孩子的叛逆期行為,若發覺孩子的叛逆行為超出了正常範圍則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及時引導,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較崇拜的或親近的人來進行開導等。

    當你專心做事的時候,旁邊有人不斷說教,你會是什麼感受?叛逆期的孩子面對父母不恰當管教時也就是這樣的感受。正確理解並恰當引導會讓孩子更好地度過叛逆期。

  • 5 # 柒妮橙

    2歲以後的小孩,慢慢就開始不聽話大人了,第一叛逆期就開始了.....小孩子唱反調讓父母頭疼父母的話,孩子就是不聽,不僅不聽,還要唱反調,真是把父母氣炸的節奏。皮癢,欠揍啊,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打,一定要忍住,一定要忍住。忍住,不吼孩子,忍不住,儘量少吼吼。深呼吸,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好好想想,認真的找出理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父母的做法和孩子心中希望父母怎麼做,相差甚遠,完全不是孩子想要的做法。或者說孩子不希望父母這樣做。長期下去孩子就想唱反調,氣氣父母,他就是這樣想的。就算被父母打他也心甘情願。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可以順著孩子的喜好適當的改變改變做事方式,再花點兒心思好好引導是不是會更好呢?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慢慢來吧。就像交朋友那樣,試著跟孩子做朋友吧。讓孩子慢慢的和你交心。這得需要多花耐心呢。我們做父母的在對於孩子,不聽話,唱反調,叛逆,無理取鬧等事情上。一定要有耐心。慢慢來,不能心急。處好親子關係勝過講千萬句大道理。好好引導孩子吧,時常讚美孩子值得讚美的地方,真誠,一定要真誠,讓孩子覺得,父母懂自己,慢慢的,自然而然,性情就會變好,前提是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靜下心來往下看,相信會對你有幫助,你會找到答案的

    《四兩撥千斤》

    你真正懂寶寶嗎寶寶2歲以後,就開始不聽話大人了,和父母頂嘴說反話,不照著父母說的話去做。特別讓人頭疼,簡直是氣炸父母的節奏。

    事實上,這是寶寶心理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心理學上稱之為“第一反抗期”,或者“第一叛逆期”。

    撿球◤

    寶寶和爸爸在客廳玩踢球,踢過來踢過去......玩的哈哈大笑......突然球被踢到沙發後面了,“寶寶自己撿”....

    (但是她爸沒聽見)爸爸跑過去把球撿了出來....然後,寶寶大吼大叫...把球從她爸爸手裡搶過來,生氣的把球扔到沙發後面,然後自己跑過去重新把球撿了出來。

    我知道寶寶生氣了,然後跑過來哄她。我摟著寶寶,親了一下,“寶寶,真棒,自己把球撿出來了”

    聽了我這麼沒說,小臉終於露出了笑容...........哈哈哈.....

    【寶寶看到球滾到沙發後面,寶寶認為自己可以將球找出來。】

    寶寶的觀察力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自己穿褲子◤

    早晨起來,給寶寶穿好上衣,然後穿褲子的時候,寶寶鬧開了。就是不穿褲子......“寶寶自己穿”(吃完早飯還得出去辦事,哪有時間讓她自己,慢穿褲子呀)硬是給她穿上了......

    又哭....又鬧....又踢....最後自己還是把褲子脫掉了....快氣炸了.....恨不得打她。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給她把眼淚擦了擦,親了一下.....

    “媽媽陪,寶寶自己穿,好嗎”?值得開心的是,寶寶自己把褲子穿對了!我鼓掌,“寶寶,真是棒啊!”小臉露出了笑容,自己鼓掌,說”哇,棒!”哈哈哈........

    【寶寶認為,自己能做到:穿好褲子】

    寶寶的生活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找吸管◤

    喝完葡萄糖酸鋅之後,我來拿瓶子扔扔掉。(玻璃瓶子要及時扔掉)咦,吸管怎麼不見了,然後我就在寶寶附近找了找。終於,在床上枕頭的下面找到了。

    寶寶突然就生氣了,搶走吸管,扔的老遠.....什麼情況?我這暴脾氣要發火?這不是無理取鬧嗎?皮癢......欠揍......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我把吸管撿起來,重新放到枕頭的下面。

    然後問寶寶,“寶寶,你知道吸管在哪裡嗎,幫媽媽找一下吧”小手,指了指枕頭.....我假裝不知道,“在哪裡呀,寶寶?”

    寶寶自己將吸管從枕頭下面拿出來,給我,說,

    “寶寶找到的”“對,寶寶,真棒!”小臉終於露出笑容了。哈哈哈哈........

    【寶寶認為自己有能力將吸管找出來。】

    寶寶的記憶能力的提高了,這是好事。✔

    搭積木◤

    晚餐之後,爸爸陪寶寶搭積木。“寶寶,爸爸搭給你看,爸爸給你搭個機器人。”.......突然,寶寶搶走,爸爸手上未搭完的機器人,用力的全部拆開。“寶寶自己搭”

    快把他爸爸都氣炸了。過了一會兒,寶寶搭了一個積木房子,開心極了!“爸爸看,寶寶搭的積木房子,棒。”成功的將她爸逗笑了。

    【寶寶只是想自己獨立完成搭積木房子。】

    寶寶的創造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畫畫◤

    奶奶陪寶寶在畫畫,“來,奶奶教你畫大樹,看....。”奶奶還沒畫完,寶寶生氣的將畫紙扯過來,扔在地上。奶奶快氣炸了,什麼孩子,脾氣這麼大....

    然後我重新拿了一張畫紙給寶寶,“寶寶自己畫,媽媽和奶奶陪寶寶。”然後自己認認真真的在畫。反正我們看不懂什麼意思?

    “寶寶畫池塘,小蝌蚪,棒。”寶寶特開心,直鼓掌,“寶寶棒。”

    【寶寶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大人不能將寶寶的思維給固定化了。】

    寶寶的想象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不吃完飯◤

    “寶寶,快過來吃晚飯,媽媽給你做了,你喜歡吃的糖醋排骨,快過來吃”.......叫了好幾遍,靜音模式嗎,聽不到嗎,我吼了起來,隔壁樓都能聽得見。

    “寶寶不吃晚飯。”依然安安靜靜的在搭積木。徹底被氣炸了,要不是,舅舅來家裡有作客,我都要揍她了。她爸,走過去,直接把她拎過來了。

    哇哇哇.......又哭,又鬧,又叫,又喊,還打人。氣死她爸了,快瘋了,熊孩子實在受不了了。

    然後她舅舅說,“來把眼淚擦一擦,這樣才漂亮嘛!” ”舅舅陪寶寶搭積木,好不好?”.....舅舅陪寶寶,繼續搭積木。........“哇,寶寶積木城堡搭好啦,棒!” “舅舅,看,寶寶的積木城堡。”哈哈哈哈哈......開心的笑了,我們都笑了.....

    【其實,寶寶就想搭完積木城堡再吃晚飯。】

    寶寶的專注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寶寶有話說…………………………

    寶寶長大了,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充足的空間哦.......對不起,媽媽,寶寶不該發脾氣,寶寶心裡苦啊…

    育兒有妙招

  • 6 # Danny說教育

    恭喜你,願意提出這個疑問,說明咱們意識到這個問題需要被解決,也願意去解決,說明已經成功了一半了,我是Danny,一個專注於青少兒家庭教育的老師,我來說說我的解決辦法

    首先我們先要分析原因,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總的來說,叛逆是所有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逆反的情緒,所以也可以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叛逆的強弱程度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

    我們反思一下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是否有家庭成員出現比較強勢的情況,比如:經常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講話,或者經常幫助孩子做決定,他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孩子犯錯了以後,是否有家庭成員經常通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他不懂得反抗,只能屈服於大人的語言或者暴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慢慢的感覺到自己不應該這樣經常被打罵,所以他會開始反抗,這就是我們說的叛逆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不被重視,得不到歸屬感,這也是誘發孩子叛逆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孩子的想法不被重視,所以他跟家庭成員之間很難通過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又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習慣總是會有區別,所以久而久之,也會爆發衝突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儘量減少用命令的語氣和他講話,而是把他當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情緒,這是最基本的,建議家長了解一下兒童心理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試著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不要說教和懲罰,而是採用和善而堅定的語氣跟孩子溝通,可以通過七個問題教育犯了錯的孩子:

    一問發生了什麼事?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二問你現在有什麼樣的感受?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問你打算怎麼處理呢?教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問你有想過這樣處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嗎?讓孩子考慮後果

    五問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嗎?引導孩子拓展思維

    六問你需要我什麼幫助嗎?引導孩子利用什麼的資源解決問題

    七問最後的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在事情結束之後引導孩子反思和總結

    總結: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後成長成什麼樣子,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有空的話可以多看看育兒書籍,像《正面管教》,《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加油,希望咱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 7 # 塵埃佛心

    現在的孩子好像叛逆期提前了,有的孩子在小學是期就有叛逆心理,明明犯了錯,家長批評他,他卻很不情願地瞪著眼睛,總是跟父母對著幹,有些家長朋友很苦惱,大多唉聲嘆氣的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那麼針對孩子性格叛逆,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冷處理。

    所謂的冷處理不是不處理,而是採用不理他的冷漠態度來回應他。比如,他這次無理取鬧,你可以取消他本該擁有禮物或者看一會兒動畫片的待遇。或者也可以讓他面壁思過。

    第二,平時儘量不要太嬌慣孩子。

    俗話說,寵兒如害兒。不要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一天你不給了,他就開始起了逆反心理,覺得是父母的不是。

    第三,不要經常打罵孩子,除非他犯了原則問題的錯誤。

    如果,過度地打罵孩子,他只會認為反正怎麼做都要捱打,這樣只會更加叛逆,難以教育。但是如果孩子做了原則性的錯誤事情就一定要打,比如說謊,偷別人東西,等這些錯誤一次就要制止,否則以後害還是孩子。

    第四,夫妻二人其中一個剛批評完孩子,另外一個不要馬上去哄。

    紅臉和白臉的角色不能轉換得時間過快,這樣他會形成依賴,總覺得有一個人會幫他。

    第五,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有時也可以是有償勞動。

    讓孩子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一篇道他是這家中的一員,有些家務看著簡單,很複雜,進而讓他能有更好的責任感。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減少叛逆心理。

    第六,家中有老人的,儘量夫妻二人要和老人商量好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不能出現父母教育,老人護短的現象。

    老人的思想觀念跟現在年輕人不同,大多數老人都是比較寶貝孫子一代,可是有時這種行為反而助長了孩子們的叛逆心理。所以,夫妻要和老人商量好,孩子該批評就得批評,不能縱容。

    第七,儘量讓孩子多讀書,少沉迷於遊戲。

    多讀書,讀好書,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的視野開闊,而且通過書中的各方面知識能夠更好地完善孩子們的性格,有時可能某一本好書就能決定孩子的好性格。

  • 8 # 香港軒仔大陸生活記

    第一,冷處理。

    所謂的冷處理不是不處理,而是採用不理他的冷漠態度來回應他。比如,他這次無理取鬧,你可以取消他本該擁有禮物或者看一會兒動畫片的待遇。或者也可以讓他面壁思過。

    第二,不要經常打罵孩子,除非他犯了原則問題的錯誤。

    如果,過度地打罵孩子,他只會認為反正怎麼做都要捱打,這樣只會更加叛逆,難以教育。但是如果孩子做了原則性的錯誤事情就一定要打,比如說謊,偷別人東西等,這些錯誤一次就要制止。否則,以後害的還是孩子。

    第三,夫妻二人其中一個剛批評完孩子,另外一個不要馬上去哄。

    紅臉和白臉的角色不能轉換得時間過快,這樣,他會形成依賴,總覺得有一個人會幫他。

  • 9 # 皓皓的神奇古代之旅

    孩子性格叛逆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處理,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解決。首先,如果從事情上來說,孩子的觀點跟我們的觀點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的時候,可以儘量的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強加我們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決定不會給這件事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就儘量去按照他的想法進行,不論是好是壞,都要學會讓孩子去承擔相應的後果(2)如果孩子的叛逆行為會給事情帶來嚴重的後果,比如涉及到了法律,就應該嚴肅的告訴他,他這樣性格叛逆會導致後果的嚴重性,並且給他設計一個需要承擔響應後果的場景,比如,在家裡坐牢,去工地打工,讓他學會吃點生活的苦來磨一磨他的叛逆的性格。而不要跟孩子硬來,因為越硬來,孩子性格就會越叛逆,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孩子正真嘗試到了叛逆帶來的後果,孩子才會慢慢的學會和家長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德國電影值得大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