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含義如下:

    生又有什麼值得高興呢,死又有什麼可痛苦的呢?表示有時生並不一定就是快樂的, 死也不一定是痛苦的。告誡人們要有一種淡定的心態,平淡的生活,功利心不要太強。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這句話出自莊子與莊學後學。

    《莊子.至樂》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而本無氣。雜乎芒忽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因愛生憂,因愛生懼。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懼。人來到世界上,總是要經歷一番的,有人一路順風,有人艱難坎坷,但在人將死之時,高僧大德參透人生,謂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均是虛空,此時,死成了一種自然,何必曰苦?

    死不是苦,生有什麼開心的呢?這和陶淵明的“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改一個字,生亦何哀,意思完全不同,層次降了好多,因為小孩子生下來,懂得人生嗎?不懂,只有到了成人才懂,當要過世時,回首一生,定有不如意之處,如果參不透人生,覺得死是一種解脫,從苦海中解脫,那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擴充套件資料: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

    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偽。

    至樂題解:

    1、全文自然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無為哉”,連續五句提問後,列舉並逐一批評了世人對苦和樂的看法,指出從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快樂,所謂“至樂”也就是“無樂”。

    2、第二部分至“故止也”,寫莊子妻子死時鼓盆而歌的故事,借莊子的口指出人的死生乃是氣的聚合與流散,猶如四季的更替。

    3、第三部分至“我又何惡焉”,指出“死生如晝夜”,人只能順應這一自然變化。

    4、第四部分至“復為人間之勞乎”,借髑髏之口寫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勞苦。

    5、第五部分至“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借孔子之口講述一個寓言故事,指出人為的強求只能造下災禍,一切都得任其自然。

    6、第六部分至“予果歡乎”,指出人的死生都不足以憂愁與歡樂。

    7、餘下為第七部分,寫物種的演變,這一演變的過程當然是不科學的,沒有根據的,其目的在於說明萬物從“機”產生,又回到“機”,人也不例外;從而照應了首段,人生在世無所謂“至樂”,人的死與生也只是一種自然的變化。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即將來臨,氣溫升高,養豬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