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潘講歷史
-
2 # 阿燚黃南開
在古代新年有哪些忌諱呢?
首先,古代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之始,這天古人是不殺雞的。其實,在民國以前,大年初一還禁殺其他任何動物。古人正月初一不殺雞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古人認為,新年頭頭,若殺雞必見血,而血股意味著破敗、衰落、不吉利;且“雞”與吉祥的“吉”字同音,雞象徵吉祥如意,殺雞就意味著非吉、不吉,這種行為與大年初一的喜慶氣氛極不協調,故忌諱。
第二,另外在古人眼裡,雞具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矩擅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招呼同類來分享是仁德;守夜報曉且準時是信德。雞既然五德俱備,所以古代大年初一定為雞日,雞日不殺雞便成習俗。
第三,因在春秋時期趙簡子正月初一有放生之善舉的故事,後逐漸形成新年放生習俗,古人認為,新年伊始,放生行為乃積陰德。
因此,由此衍生出在新年歲首之日忌諱殺生的習俗。
其次,古代有“大年初一不吃稀”,即正月初一不吃粥。還忌諱用開水淘米,也不用湯泡飯吃,如果犯忌,來年出門必遭雨淋頭。古人還認為,大年初一吃稀飯者,會生蠢笨兒女,因古代有不少地方稱稀飯為“糊塗”,如果小孩子新年頭頭吃“粥”,就可能讀書不聰明,常犯糊塗。還有,新年頭頭吃“粥”,也意味著這一年會缺衣少食。故立下了“大年初一不吃稀”的飲食禁忌。試想,古人大多生活困難,往常只吃“粥”度日,所以在新年初一日一定要吃上米飯不吃粥,無非是圖個吉利。還有,古人新年初一早上也忌諱吃藥,以來新年百病不侵、身體健康!還有,古人大年初一的晚餐,吃飯要有魚,吃到最後還忌諱把魚全部吃光,最少也要剩下魚尾來,這是為了討個“年年有餘(魚)”的吉利兆頭。
古人還有“正月不理髮”的風俗,需待到二月龍抬頭之日(二月初二)方可理髮。
古代還忌諱新年頭頭與人吵架。古人認為:大年初一發生口舌之爭,非常不吉,會一年是非、麻煩來纏身,諸事皆不利。因此,古人在立春日、正月初一日最忌諱吵架,也不準家人口出汙穢言語,要求與人保持和氣,迎春接福。這“以和為貴”的美德,本來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何況,一年之始,保持好心情度過春節,開開心心迎接新春的確值得提倡發揚。
回覆列表
初一:禁忌打破碗、鏡子等玻璃、陶瓷器皿,防止過年破財破運。早晨忌洗澡、洗頭、洗衣服、忌叫他人姓名起床。忌吃稀飯、忌葷食、忌吃藥、忌殺生。忌不煮新飯,要吃除夕剩下的過年飯。忌睡午覺、忌用刀類。
初二:女兒回孃家帶的禮物必須成雙,忌洗衣物。
初三:忌點燈,不宜外出、不宜拜年,應該在家打掃衛生“掃窮鬼”。
初四:不宜外出,應在家迎接眾神明。
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打掃衛生,鞭炮要從裡往外放,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應該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菜板要剁的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凡是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
初七:七煞日,諸事不宜,尤其出遠門。
初八:百無禁忌。
初九:百無禁忌。
手打不易,忘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