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2677216004

    大鐘

    文物

    大鐘,藏、傣、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全國各地鐘鼓樓和佛教寺院中。鐘體銅製,呈圓錐形,上小下大,中空無舌,鐘體大小不等,多以鐘鼓樓、寺院的規模和等 級而定,並與大鼓相適應,用於早晨報時和佛教盛大典禮儀式。

    大鐘

    鍾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據《呂氏春秋》、《山海經》、《 世本》等遠古神話傳說,鍾為堯舜時一位名叫垂的人創制。最初的鐘是陶製的,在陝西省長安縣客省莊龍山文化遺址曾有出土,鐘體長方形,直柄。夏禹時期,出現了銅製的鐘。公元前16世紀至前11世紀的商代,中國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鐘,從殷墟出土的樂器中,已能見到用青銅鑄成的造型古樸的幾種鍾。到了周代,鍾在古代樂器分類中,居於八音之首,為金類樂器。隨著佛教的傳入,南北朝時,由於受到印度圓口鐘的影響,從而出現了形如瓦罐的圓形鍾。公元575年鑄造的一枚陳太建鍾銘文為:“陳太建七年,十二月九日,鍾一口,供養起,弟子沈文殊造,稱二十斤”。這類鍾為佛寺、鐘樓使用,因它餘音太長而不適於參加合奏。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古樂鍾皆扁,如合瓦。蓋鍾圓則聲長,扁則聲短。聲短則節(餘音短);聲長則曲(餘音長)。”所以,中國古代的鐘分為兩類,除有用於鐘樓和佛教寺院的圓形大鐘外,還有用於合奏的樂鍾。

    規格

    大鐘規格尺寸不一,小者高90釐米,鐘口直徑60釐米,多吊掛於佛教寺院大雄寶殿內東南側的鐘架上,用木棰敲擊;大者高300釐米以上、鐘口直徑200釐米以上,多吊掛於專門建造的鐘樓上,用懸吊於樑上的木槓撞擊,發音低沉洪亮。開封著名的“相國霜鍾”,鍾高200釐米,鐘口直徑180釐米。

    傣族圓口大銅鐘

    傣族的圓口大銅鐘,傣語稱鍾攏、領攏、晃漢,攏是大,領是鍾。流行於雲南省德宏、臨滄等地。鐘體青銅製,鑄造精細,紋飾多樣,鐘頂部分為圓形鈕,多由兩隻神獸和兩個跳孔雀舞的男子立塑組成,紋飾尤為繁複。有一橫木穿鈕而過,大鐘呈垂直懸掛。它多由外地傳入,吊掛於佛寺或從前的宣慰司(土司府)中,作為宗教禮儀樂器或報時之用。德昂族、阿昌族和布朗族也有流傳。

    永樂大鐘

    中國古代制鐘技藝高超,尤其鑄造大鐘堪稱一絕。在北京大鐘寺的大鐘殿裡,懸掛著一枚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高達6.94米、鐘口直徑3.3米,造型精美、形體宏偉,歷時五百多年,至今仍音響圓潤洪亮,穿透性強,聲音可傳百里。關於這枚永樂大鐘的重量,歷來史籍記載不一,成為難解之謎。1980年,中國科研人員利用超聲聲速儀,以交叉觸發脈衝重疊法進行測量,得知它的鐘腰最薄處為9.4釐米,鍾唇最厚處為18.5釐米,並計算出它的精確重量為46.5噸 。引人注目的是:鐘身內外整齊地鑄有佛教名經17種,總計22.7萬多個楷書字,字型工整、堅韌,相傳為明代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永樂大鐘,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鑄造工藝、第一流的聲學特性、燦爛的書法藝術和佛教藝術,馳名中外,享有“古代鐘王”之譽,國際友人盛讚道:“永樂大鐘,巧匠神工,樂聲永播,智慧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的蒸汽光波微波爐KD23B-DA使用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