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個大眾化的話題。許多優秀的人才出生都很一般,父母親也未必是教育家或者學問深厚的人。當然了,優秀人才天賦很重要,但是後天的環境也一樣重要。
-
1 # 老崧
-
2 #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
現在的學生來學校學習,既不是為了求知的渴望,又不是因為喜歡老師,他們來學校僅僅是因為可以和同伴在一起,這非常的可怕;
學校本來是屬於學生的地方,卻越來越不被孩子們喜歡,反而成為成年人顯示自我或者某些地區標榜業績的場所,這非常的可怕。
對於此問題,我的看法是:
那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早已被湮沒在塵埃之中。即使有頂級教育家又如何?優秀的人才又如何?這需要整個社會反思。
01
社會
1)我們現在的社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鉅變,教育者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是早期教育家們所不曾遇到過的。
2)社會的急功近利,同樣影響著教育,尤其是對家庭教育的巨大沖擊。
老師和學校
1)因為教育體制做不到因材施教,只重成績,忽視人格教育。我們現在的孩子很大部分是在被迫學習,不肯學習,學校可是培養出越來越多的“文盲”。
2)老師們開始不得不瞭解文化知識以外的知識。老師面對的是孩子在入學以前就在自己家庭裡形成的行為模式和性格優缺點。
3)老師的個人素質也是堪憂,過去都是最優秀的人才上師範,現在卻不是,細節大家自行腦補。
03
家庭
1)對於教育,一知半解是件很危險的事情,還不如解放前很多家長對教育的一無所知,他們有時候可能做得更好,因為他們能聽取意見,能遵循自己的常識。
2)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只是在學生,對老師也同樣起作用。內心不夠充盈、安全感不高、幸福度不高的老師,難以教出幸福的學生。
04
總結
現在面臨的教育的問題,已不是優秀與非優秀教育家所能解決的,而且從來也是社會的問題和家庭的問題,幾千年都沒有變過。
頂級教育家輩出的年代,那時候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燦若星河,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的氛圍,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
3 # 老邢看家庭教育
對於頂級的教育家未必能教育出最優秀的人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最優秀的人才。大家可能認為應該是名牌大學畢業,某一行業的佼佼者,在某一個或者幾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我認為大家這樣認為就和教育家的教育目的有了出入。
仔細研究那些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你會發現:所有的教育家幾乎都不注重智育,他們關注的都是,成長,道德,品行。關注的是提升大眾的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關注的是社會的進步。他們的眼光從來不是注重幾個尖子生的培養,所以這些教育家雖然被稱為教育家,但是和現代的一些名校,名師相比,在考試方面還是大大不如的。你比如一些專業考試機構也重金打造了一些所謂名師,把知識的識記,考試的分析方面做到了細緻入微,確實培養出一批科技尖子,但是對於全民素質的提高又有多大貢獻?只不過是培養了一些沒有情感的機器罷了。
教育家和教書匠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培養人,一個是培養機器。看看那些高智商的人出的狀況就明白了。
有點對現代教育狀況不滿,不喜歡請跳過。
-
4 # 哎呀和蘿蔔
且不論教育專家或者頂級的教育家,是誰授權定義的名號,單單從個人獨體上,也不過是一位父親或母親,親身所授的孩子不過二三,細想來跟普通人無特殊之別。
家庭教育,或者說子女教育,很大程度上有別有大眾化教育,如學校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等,所以教育家們針對子女教育的理論可能勝於普通的父母,但親歷經驗和問題,與我們普通父母大致相等,而解決子女問題的能力也是因人而異,並不會因為你從事教育行業多年,就可以輕鬆完美的解決自己與子女之間的教育成長及其他的各種矛盾衝突等問題。
另外,除以上這些職業/行業性質的因素,教育子女還受家庭文化,個人素養,以及生理層面的基因遺傳,生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各種不確定因素,以及子女的天賦悟性,後天的努力好學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部分出書立傳誇誇其談的教育家,可能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還不及普普通通但常年在子女教育方面不斷自我學習,與子女保持良好溝通,處處言傳身教以身作責的好父母。
所以,教育好子女,很大程度上不分父母是否從事教育行業,是否是教育行業的專家大咖,或者在學校教育事業深耕數十載的教師教授(即便孔子也沒能讓兒子孔鯉晉為門下七十二賢之列)。當然,這部分從事教育行業的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正確認知方面,應該是優於普通父母們的,其子女教育和結果普遍也是相當優秀的。
子女的教育是一項長遠細緻,是兩代人共勵成長的一段漫長的學習和彼此成就的過程,也是非常複雜的一項事態發展,其中任何一個時段和環節出現問題且不及時匡正,都可能導致最終的目標偏離美好的初衷。這些問題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可能是學校的問題,可能是父母的問題,也可能是生活當中細小鎖碎,也可能是社會層面的變化影響等等諸多吧。
所以子女的教育,父母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時間,需要不斷在適合自己與子女之間的教育方面摸索鑽研,還需要不斷自我學習和突破,更得保持子女的良好溝通,不僅僅要做子女的以身為則的良師,還要做貼身知己的良友。
所以,做合格的父母,更勝於心,而非職。
這是一份比成就自己成為教育專家還要難的職業:為人父母。
-
5 # 董伯育心
董伯認為,教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它受到遺傳、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並不是家庭教育好了,一個人就註定能成才成功。但是,家庭教育如果不好,個人是難以成才成功的。
因此,儘管一些教育家沒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未必說明其教育理論不科學、不實用。就像再高明的醫生,即使是華佗、張仲景,也未必治好自己的病一樣。
第一,從孩子的層面來說,人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教育家的孩子未必具備各種成功因素一個人成才的因素不僅包括先天智商遺傳,也包括後天情商培養,還包括成長環境、生活習慣、成功機遇等各種因素,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教育家的孩子不一定天生麗質,他們的孩子也可能是普通智商、情商低下、甚至智力不健全、肢體不健全,甚至他們的孩子早期也未必具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因此,如果不具備成才的諸多因素,教育家的孩子也未必成才。
第二,從教育者的層面來說,教育家的理論素養並不是天生的,甚至他們也是在挫折中成長起來的一個人年紀輕輕就有了孩子,但是他未必一開始就有優秀的教育理論和良好的教育方法,而孩子的成長往往是“六歲成習,五十亦然”,在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很可能決定人生的性格特點。所以,教育家未必一開始就懂得如何教好孩子,其孩子未必一定會成才成功,教育家的理論、經驗往往是後期慢慢形成的。
第三,從教育理論形成的層面來說,教育家的理論並非完全是成功經驗,應該也有失敗教訓愛迪生為尋找合適的燈絲曾對1600多種耐熱材料及6000多種植物纖維進行實驗,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絲做成可點燃40小時的白熾電燈。當有人嘲笑愛迪生做了1000次實驗時,愛迪生說,儘管第1000次實驗我才成功,但是我至少知道999種方式是不行的了。
一個人之所以成為教育家,除了其掌握的科學理論外,既有成功的經驗,當然也有失敗的教訓。並不是說,一個人完全靠成功經驗才成為教育家的。甚至可以說,名人成功的理論往往來自於他們大量失敗的教訓。正是這些失敗的教訓為人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鑑,避免人們少走彎路。
結語因此,教育家的理論和教育教學是否適用自己的孩子,我們不要看教育家自身教育孩子的結果,而要看他的理論和經驗教訓是否經得起實踐經驗,是否適合您的孩子。靈活借鑑科學理論和別人的經驗教訓,做到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
-
6 # 善良不能再沉默
①一個人的成長實在是太複雜了
②一個人,窮盡一生所能瞭解的也只能是冰山一角,頂級教育家也是
④把一種思想裝進另一個人的腦子是全天下最困難的事
-
7 # 歷史付
青出於藍勝於藍,自古有之的道理。最優秀的人才成功是許多因素綜合的作用,教育家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因素。
-
8 # shengzhe1979
因為學習本質上講是件很私人的事,老師再厲害,也不能強迫你學習,不能幫你解決原生家庭種中存在的學習障礙。更別說以大部分學校的師生配比來說,老師不可能在某一位學生身上花費太多時間,自然就更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了。
-
9 # 踮起腳尖就更接近太陽
什麼是優秀的人才?
當一個師範學校校慶的時候請的都是領導和老總這些社會知名校友的時候,請問,他們培養的是優秀的人才嗎?
我個人理解是與因材施教相對應的就是各盡所能,只要學生/孩子發揮了自身潛能,或者是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教育就是成功的。
-
10 # 解讀地震我最牛
為什麼說郭德勝徹底破解了地震成因?根據地理學知識,湖泊沉積形成沼澤地,沼澤地繼續演變形成陸地,這是地理知識所傳授的內容,如果繼續深入研究,所形成的的陸地在湖盆的內部,這片陸地就存在了和盆地的內涵與外延相同的地貌結構,那麼,這也就是說,湖泊沉積是能夠形成盆地的,這一發現,徹底彌補了地球科學有史以來的世界性空白,所有的地學奧祕,都是因為被“湖泊沉積能夠形成盆地”這個觀點所掩蓋,任何研究學者明白了這個空白,幾乎所有專業學者都能很容易知道地震奧祕以及地學的其他奧祕了。不是因我有超人的智商,只是讓我偶然的發現,發現了地球科學基礎知識領域存在的巨大“空白”,而這一發現,徹底開啟地球科學的大門,勢不可擋。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思維,如果我不發現地震的奧祕,是沒有辦法發現地學的基礎知識存在巨大空白的。
-
11 # 華騰論劍
教育和教育家是兩回事。教育是老師的教和育以及學生的學的統一;目前受社會大環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教的多而育的相對少;教的成績不好,社會對你的認可就低;育是相對長期的過程,結果如何,短時間可能就看不到了。
教育家應該擅長理論,或者是剛好他的理論跟天時、地利和人和產生了效果;但某個磚家的心靈毒雞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卻成為上級揺旗吶喊和挖給老師的一個坑。老師跟醫生一個樣——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醫生都能醫治好;並不是所有的學生,老師都能教會教好。
就像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他們擁有很高的起點,豐厚的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那讓他們去農村中小學來檢驗一下上面磚家的心靈毒雞湯,看看結果如何?高材生的知識和理念,如果沒有和當地實際情況相匹配,可能就會“水土不服”;想必有過十年基層一線教育,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老師,都會知道結果。當然,這些高材生如果能來農村支教,對當地的教育水平,肯定會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的。
樓主的問題,其實和錢學森老先生之問的本質是一回事;似乎國家層面也沒能給出合理和有說服力的答案來。
-
12 # 大成7101
頂級的教育家,是發揚普及優秀文化,使受教育者心中光明,充滿正氣,為社會輸送正義人才,不能以是否教育出幾個所謂優秀學子來論長短。現在所謂的教育家,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好的技能教師,教育出幾個技能出眾學生罷了。
-
13 # 上海畫家孟慶海
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起決定作用的教育者當然起決定的作用,然而被教育者是人的天賦.和生活經歷各有不同.教育者在客觀上.起著對被教育者起內因!優秀的人加上頂尖教育家,會更優秀!至於教育者也會存在失誤和被教育者更會在很多方面是否能同步.這是最主要成功的因素。
搜尋
-
14 # 思想時空
人的成長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約:遺傳,教育,環境。
三個因素一齊產生共振才能更好的培養人才,而最優秀的人才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一、遺傳。每個人都會從先輩那裡繼承機體結構、形態和神經系統,每個人因此所表現出來的智力水平和個性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受遺傳因素所決定,是人成才的先天物質基礎,為人的成長提供可能性,是人成才的決定因素之一。
二、教育。教育是人成長的最重要的因素。
1.家庭教育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教育基礎。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在於父母長輩給孩子在正式上學前怎樣的引導。如果長輩在言行中成為了孩子的榜樣甚至是偶像,形成了良好的習慣,為他今後的成長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否則,孩子今後的成長必定會坎坎坷坷。
2.學校教育。在人的成長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老師。世界上歷史上,只要是偉人,大多數人的背後都有良師。
三、環境。人的成長是離不開環境的,環境在人的成長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古時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孩子找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結果是孟子成為了一代偉大的思想家。可見環境的重要性。影響孩子最早的是家庭環境,可以說會影響終身。父母都嗜賭的孩子,如果沒有外來良好的干預,基本上一出生就廢了。父母很少陪孩子的家庭,會造成孩子的感情缺失,一個不懂得禮儀的家庭,很難讓孩子懂禮儀,一個暴戾的家庭,很難讓孩子謙和快樂,一個極度自私自利的家庭,很難讓該子心胸闊達不拘小節,一對在孩子面前總是找理由拒絕幹正當事的父母,很難讓孩子今後不找理由兒……凡此種種,基本上決定了孩子今後的發展方向。
影響孩子成長的第二個環境因素是,孩子成長的周邊的小小的社會環境。比如成長中的小夥伴,這也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影響孩子成長的第三個環境因素是學校,好的學校環境必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是老師,其次是教育教學裝置以及其他的教育資源。延續很久的名校熱、炒房熱,說明了每個家長對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中國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最重要的是教師資源的不均衡,其次是教育裝置資源的極大不均衡。為什麼現在的農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學?關鍵原因就在這裡。當然,普天之下自古以來,城市教育就遠遠好於鄉村教育,這是每個家庭不能不面對的事實。
有人說文盲的父母教出了最優秀的孩子,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並不能證明孩子成長的三個因素可有可無,而恰恰證明了三個因素的重要性。你想,一對文盲夫妻,能有優秀的兒子, 這對夫妻一定是優秀的夫妻,只不過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讀書 或者沒讀好書,但並不能證明他們的智力水平不高。凡此類家長,他們一定是熱愛著孩子,盡己所能為這個家庭打拼, 他們的品德,一定深深地影響著孩子,並獲得孩子對他們的熱愛與崇敬,所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們的勤奮剛毅,他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一個孩子,面對家庭貧賤,肯定有過迷茫,但更讓孩子看到的是父母那種偉大的精神,更可貴的是讓孩子永遠看到未來的希望,這希望像一盞明燈,永遠指引著孩子健康成長。如果一對貧賤夫妻,總是因為柴油米鹽而不斷爭吵,而不是想辦法去創造好一點的環境, 這樣的環境中的孩子,是很難談得上成才的。
其實,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想成為最出色的人才,但因遺傳、教育、環境限制,意味著絕大多數的人不可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我們看待人才,應該從人才的本身基礎出發,在他原有的基礎上 ,給予孩子教育和環境的最大優越性,讓他儘可能的成長為超預期的人才,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實際上,世界上哪個方面的天才,他最重要的因素都是遺傳。
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但成為愛因斯坦的機率是億萬分之一。
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成為馬雲,但成為馬雲的機率也可能在億萬分之一。
做好父母,讓孩子健康成長,才是每個人必須考慮的事情。
-
15 # 子水濤濤觀荷豔
是。知道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不然就是浪費生命和時間,蹉跎的只有自己的歲月。。。不必都圍著清北圍牆跑圈交智商稅,各自盡可能的接受應有的義務教育並記錄完整,每個人都要盡力多讀書多上學,為的是遇見最好的自己獨立完整。。。生而為人不留遺憾。。。在自己該讀書的年齡加油。。。
-
16 # 人工智讀
一個人的成長由自身素質和外界環境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人才成長的外部環境包括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等多方面。
一、外界環境對人有激發作用,頂級教育家在人才成長方面起到一定的啟發、教育作用。
相比,更重要的是人才自身方面的因素。在《恰同學少年》電視劇中,少年時代的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人才在哪裡?可見人才自身素質方面的重要性。爛泥扶不上牆的劉阿斗,即便是諸葛亮這樣的智者,也感到束手無策!用現在的話說,老師要引導學生成為自驅動型人才!
二 相比教師的作用,人才自身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至關重要
楊昌濟老師對少年毛澤東的評價就是豪氣沖天,膽識過人,眼睛明亮、有神、堅定!
三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當時湖南師範學校的老師如,楊昌濟、徐特立等都是留學日本、英國等地。
都是學貫古今中外,並且具有救國家於危難之間的強烈責任感。
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毛澤東的學習成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足見優秀的老師也非常重要,學生自身因素可能佔到51%,外界環境可能佔到49%
-
17 # 浮生談
我覺得教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正如題主所言,頂級的教育家也未必能教育出最優秀的人才,而許多頂尖的人才的老師
卻是濟濟無名。其實這裡面就存在著教育觀和學習觀這兩種觀念的混淆。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各人。這就是對教育最好的寫照。
教育,只是創造一種人人平等的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公平的機會參加學習。而真正體現學習價值的,是學生個人的學習,也就是“各人的修行"。
當然,我這裡說得就點過於“唯學生論”。其實我表達的意思是從面上講,“唯學生論”確實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身邊見到最多的是普通的老師,普通的學生,他們沒有電視劇的場景:差學生遇上好老師最後改變命運的事情。更多是都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普通老師,和每天“不求甚解”的普通孩子們。
我們也不排除生活中,確實有如電視劇的場景,一個人的命運從遇到一個好老師開始轉變,我自己的學生也在多年後遇到我時說過類似的話,但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真正地改變過誰,我只是兢兢業業做好份內的事情罷了,更沒有出現過電影電視裡的動人場景,但我覺得我很難做到讓每一個孩子在我的教育下都能進步,實在是太多因素影響一個人的學習了!
-
18 # 零度保溫杯
孩子的人格性情,是在胎中和家庭當中形成,老師起到的僅僅是引導作用。好的老師,不僅是有豐富的知識,還要具備真正的智慧,懂得怎樣和學生相處,讓學生產生崇拜感,並樂於與之學習,無形中改變自己的不足。
-
19 # 蟻鵝
教和學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
我們說某人是優秀的教育者,這個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什麼意思?意思是這個人總體上掌握了一定的較為有效的教育方法論,能夠應對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教育方案,但他的方法不一定對每個受教育者有效。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需要緣分的,需要默契,需要相互成全。我們說某人是好老師,但就算他水平再高,但不適合我,不對我胃口,也無濟於事。其實父子之間也講究緣分和默契,不是說父子就一定有默契,很多父子之間有了隔閡有了代溝,一樣是教育的障礙。
我們看在足球領域,一些優秀的教練執教不同的球隊,表現也有起伏,這就是教練和球隊的緣分默契問題。中醫界,我們講究大夫和病人的緣分,不是說你是好大夫就一定能治好我的病。這是同樣的道理。
-
20 # 月昃陰陽易
因為教育沒有1+1=2的必然法則,和通用的絕對真理。
所有的教育都是相對的存在和正確。
因才施教,最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式用到合適的地方才是好的教育,但也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教育。
優秀的人才,都在19歲以前(成為公民前),體驗過最深刻的道理或者最深刻的真相。
這種體驗可以是磨難也可以是深刻的恥辱感,它將成為一生的努力中的潛意識裡問題解決的方向。
所以,中學階段對社會真相的過度遮蔽行為,實際上是抹殺了優秀人才產生的行為,也就是宣傳部門的上位者以一已之面子滅全國優秀的種子。
優秀人才歷經磨難後取得成就,決不會再讓自己的子女也遭遇這些磨難,因此優秀人才的子女很多都難以繼承父業,一統六國的秦始皇就是如此,這也讓人們認為【溫室裡的花朵不能經風雨】。
頂級教育家,是傳播自己的優秀理念,而優秀的人才必須要有自己獨立形成的優秀理念,所以中國古人在培養優秀人才方面主張優秀學生必須遊學以博眾家之長,然後還要行萬里路見識人生百態和自然中的百態,成為自己【格物】的原素材,通過【代比類分交構】的格物方法獲取屬於自己的知識,達到格物致知的結果。
中等人才都是可以教出來的,上等人才都是自己悟出來的。
悟出自己的內容,某過於遭遇學術界的爭議問題,所以問題教學法也是出人才的方式之一。只是,這種方式,需要【尊嚴】氛圍。沒有【尊嚴】,別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