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右史

    陝西的地區性方言,習慣於將從事某一固定職業的人群稱為某客。如刀客、麥客、貨客、邊客,這裡主要說一說邊客這個罕為人知的群體。

    實際上,邊客這一稱謂有多重內涵,如戍邊之客、遊歷邊塞之人、旅居邊地之人。但近代陝北的邊客含義,主要是指代在內蒙古等地與蒙民交易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商小販。

    蒙漢交合地帶大致以長城為界,分為邊內和邊外。由於這些小商小販大都來自長城內部邊牆附近的鄉村,所以便稱之為邊客。1937年,呂方在《榆林聞見記》中對邊客的情況有大致描述。

    邊客的起源,最早應為明代邊鎮軍屯、蒙漢邊貿以及沿邊地區私人貿易的興盛,逐步促成了一個以買賣為中心的固定群體。在特殊情況下,部分邊軍生計困難,也有可能經商買賣,成為一種特殊的“邊客”。

    從地域分佈上來講,邊客主要集中在陝西、山西、河北沿長城一帶,從職業型別上來看它是一種行商,蒙古人稱之為出撥子或貨郎,是在邊境地帶做貨物貿易和買賣的小生意人。

    邊客是副業物資的搬運工,與牧民之間雙贏互利。自陝西中部地帶延安向北,已經開始有了。對於陝西北部來講,邊客主要來自於:陝北地區的榆林、神木、府谷、橫山及定邊、靖邊、安邊這“三邊”地區。陝北邊客數量最多,而以榆林地區最為集聚。

    利益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驅動力。1936年,倚萍在《榆林的邊客》中記載,陝北邊客們獲利極厚,有個三五年之久,便可成一小康之家了,地方富戶。

    其實,作為一個邊客的首要條件,是合格的語言基礎:必須會說蒙古話,才可以在蒙古內地順利行走,否則便要處處碰壁。

    據《包頭市河東區文史資料》中記載:榆林邊客多往烏審旗、鄂托克旗,神木邊客多往郡王旗、扎薩克旗、杭錦旗一帶,府谷邊客多往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部一帶。你來我往,交流在經商中互動:土人多習番語,蒙古亦解漢音。

    《神木縣鄉土志》記載,神木縣有一種邊行商人:專與蒙古交易,攜帶茶煙布匹出口販賣,其蒙古馱運鹽鹼進口,稅與其家,謂之主道;

    府谷的邊客們,為了擴充套件貿易規模:深入蒙地開商號,設分店,辦甘草場,擁有邊客、小販數百人;

    神木縣著名的邊客呼鴻儒,由於老實公道,做買賣交易公平,講究商業信譽,很受牧民信賴,模仿山西商號經營,他在蒙古地區開設了自己的商號:天成號,成為地區性富戶。

    總體來說,邊客沒有大資本集聚的商號,最多是幾人合資或個體經營,買賣日用品居多,產業單一,故而沒有形成如江浙商人、晉商規模化經營的近代民族資本家。

    邊客不是什麼君子游俠。到了清末,許多失去生計的邊客與土匪、流民、散兵遊勇互相結合,成為邊寇,擾亂地方,嚴重危害當地普通民眾生活和社會秩序。建國後在多次清除運動下,這一群體基本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鼠嫁女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