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貞觀之治後,國力強盛,從軍邊塞成為一時“時尚”,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在邊地用武覓侯,成為許多人的理想,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是許多文人的真是寫照,王昌齡便是其中之一。
王昌齡善寫七言絕句,更善寫邊塞詩歌,他的很多作品,都寫得深入人心,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當真是罕見的絕佳之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句。以邊塞詩聞名的王昌齡,卻寫過一首讓人印象深刻的“閨怨詩”,從婦人的視角,將閨怨寫出了新高度,這便是他的千古絕唱《閨怨》。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小注:“不知”一作“不曾”。
詩人開頭便一反常態,說“閨中少婦不知愁”,這就有些奇怪,既然題目叫《閨怨》,為何閨中的少婦卻不知道“愁”為何物呢?其實詩人這樣寫,只不過是反其道而行,這位少婦之所以不知愁,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正當青春年少,還不能深刻體會愁為何物;二是生活優裕,少有生活的辛酸。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追趕當時的風尚,將丈夫趕出家門,放心他去邊塞立功封侯。
接著第二句,具體寫她不知愁的表現,“春日凝妝上翠樓”,春色大好,這位婦人興致滿滿,特意梳妝打扮了一番,登上自家的高樓,去欣賞春色。詞人這樣寫,除了照應前句之外,還為後兩句的反差做出了鋪墊。
第三句“忽見陌頭楊柳色”,卻突然來了一個轉折,詩人寫少婦看見尋常的青青楊柳,卻用了一個“忽”字,說明這種感情是微妙的,是偶然為之、突然出現的。楊柳在古代,早就承接了送別之意,正所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細膩的情感,全都表現在這春日的楊柳中。
本來這位婦人是要登樓欣賞春色的,可是看到楊柳隨風搖曳的柔態,突然心中聯想起許多許多,或許是平日裡夫妻的恩愛,或許是自己寒夜中的孤獨,亦或是美好年華的空寂,總之,心情因這春色和楊柳,一下子轉變了,於是,心中流露出最傷感的情緒:“悔教夫婿覓封侯”。
丈夫在邊疆,是否也能看到這樣的春色?自己讓丈夫去尋覓什麼封侯拜相,可青春的美好年華,轉瞬即逝,現如今自己獨自登樓,豈非孤獨而又淒涼?由外界景物觸動內心最敏感的那條神經,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少婦內心情感的迸發,是在情理之中的偶然,也是帶給人巨大反差又合情合理的所在,這首詩的妙處,也在此處。
短小的詩歌要表現感情,往往會選擇一個特定的場景去集中展現,王昌齡是高手,他知道越是普通的東西,就越能寫出真感情,所以詩人藉助春日楊柳,生動地表現了少婦心理的變化,卻又將這些變化全都歸在“忽見”上面,可以說留下了無盡的餘味,當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唐朝自貞觀之治後,國力強盛,從軍邊塞成為一時“時尚”,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在邊地用武覓侯,成為許多人的理想,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是許多文人的真是寫照,王昌齡便是其中之一。
王昌齡善寫七言絕句,更善寫邊塞詩歌,他的很多作品,都寫得深入人心,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當真是罕見的絕佳之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句。以邊塞詩聞名的王昌齡,卻寫過一首讓人印象深刻的“閨怨詩”,從婦人的視角,將閨怨寫出了新高度,這便是他的千古絕唱《閨怨》。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小注:“不知”一作“不曾”。
詩人開頭便一反常態,說“閨中少婦不知愁”,這就有些奇怪,既然題目叫《閨怨》,為何閨中的少婦卻不知道“愁”為何物呢?其實詩人這樣寫,只不過是反其道而行,這位少婦之所以不知愁,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正當青春年少,還不能深刻體會愁為何物;二是生活優裕,少有生活的辛酸。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追趕當時的風尚,將丈夫趕出家門,放心他去邊塞立功封侯。
接著第二句,具體寫她不知愁的表現,“春日凝妝上翠樓”,春色大好,這位婦人興致滿滿,特意梳妝打扮了一番,登上自家的高樓,去欣賞春色。詞人這樣寫,除了照應前句之外,還為後兩句的反差做出了鋪墊。
第三句“忽見陌頭楊柳色”,卻突然來了一個轉折,詩人寫少婦看見尋常的青青楊柳,卻用了一個“忽”字,說明這種感情是微妙的,是偶然為之、突然出現的。楊柳在古代,早就承接了送別之意,正所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細膩的情感,全都表現在這春日的楊柳中。
本來這位婦人是要登樓欣賞春色的,可是看到楊柳隨風搖曳的柔態,突然心中聯想起許多許多,或許是平日裡夫妻的恩愛,或許是自己寒夜中的孤獨,亦或是美好年華的空寂,總之,心情因這春色和楊柳,一下子轉變了,於是,心中流露出最傷感的情緒:“悔教夫婿覓封侯”。
丈夫在邊疆,是否也能看到這樣的春色?自己讓丈夫去尋覓什麼封侯拜相,可青春的美好年華,轉瞬即逝,現如今自己獨自登樓,豈非孤獨而又淒涼?由外界景物觸動內心最敏感的那條神經,看似是偶然,實則是少婦內心情感的迸發,是在情理之中的偶然,也是帶給人巨大反差又合情合理的所在,這首詩的妙處,也在此處。
短小的詩歌要表現感情,往往會選擇一個特定的場景去集中展現,王昌齡是高手,他知道越是普通的東西,就越能寫出真感情,所以詩人藉助春日楊柳,生動地表現了少婦心理的變化,卻又將這些變化全都歸在“忽見”上面,可以說留下了無盡的餘味,當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