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森數碼

    雖然我也希望中國產手機便宜一點,但我覺得中國產手機越來越貴跟從iPhone手裡搶市場並不衝突,兩者互不干擾!說得再難聽一點,難道中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只能靠低價取勝,即使對面是iPhone,就不能靠產品說話嗎?

    中國產手機真的越來越貴嗎?

    要是在2020年之前,那我絕對舉雙手贊成,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手機圈居然流行“加量不加價”,甚至還有“加量減價”的操作,整個手機圈的價格突然轉變畫風,求穩了。

    先是小米11,定製2K屏,配置升級到配套的驍龍889後,價格還是定在3999元起,一分錢沒漲。隨後的OPPO Reno5系列也很有誠意,大杯用了天璣1000+,超大杯用了高通驍龍865,但價格也維持在3500-4500,這個提升確實很大。再然後就是vivo的X60系列,起步就是Exynos1080的次旗艦晶片,超大杯一樣是高通驍龍888,這次微雲臺全線下放,還有蔡司加入,但是價格並沒有漲,這非常難得。

    後續的紅米K40、RealmeGT等,都把高通驍龍870、高通驍龍888的價格定在1999和2799,這在年初是不敢想的。甚至vivoS9都用上了天璣1100的6nm次旗艦晶片,這種升級幅度真的太大了,但是價格幾乎沒有增加,甚至有的還退了一點,比如OPPO Find X3系列、三星的Galaxy S21系列等。

    當然,整個機圈穩價或者降價是主流,不過還是有些特例,比如華為(Mate40系列漲價明顯,中低端機也是上升趨勢)和魅族18系列,兩家的產品價格漲幅還是挺大的,在這種求穩的大趨勢下,這種做法確實有點另類。

    中國產手機的市場一定要靠低價搶嗎?

    華為就是中國產手機崛起的代表,但華為的崛起絕對不是靠低價起來的,要不然取得這個成績的應該是小米、樂視、360這些走價效比的品牌。

    其實大家看看汽車圈就能明白,論銷量,確實是豐田、大眾這些普通消費層級產品更多,甚至國內也是哈弗H6、五菱這樣的神車走量,但整個行業還是BBA這些高階品牌為標杆。手機圈也一樣,華為、三星的銷量都比蘋果高,但是實際的利潤卻沒有這麼多。

    所以中國產手機不能一味的追求低價,這樣就會形成內卷,還沒到跟iPhone PK的時候,先把自己給內耗耗沒了(當然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也確實討厭蘋果、華為這些高溢價的產品,手機更新換代很快,不比汽車,利潤率有個度就行了)。還是得考慮整個產品更新研發週期,適當搞一些有競爭力的產品,然後帶動企業成長,苦練內功,這樣才能去搶iPhone的市場。

    為什麼說不能靠低價呢?看看iPhone11的銷量大家就懂了,這款手機銷售價維持在4K多,但是在2021年一樣長期霸佔單品銷量第一,今年一月份在JD上都還有110萬的銷量,不可謂不恐怖。

    所以走低價,iPhone略施小計大家就無計可施了,還是從產品上超越對手才是根本,橫豎都不怕,份額自然就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渦輪增壓發動機燒機油少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