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知青

回覆列表
  • 1 # 了緣520

    過去的知青和現在的知青有天淵之別。說白了就是毛澤東時代的知識青年。那個時代的知青思想單純,心地Sunny,他們在毛澤東思想教育下,聽黨的話,跟黨走,思想積極向上,……他們初、高中畢業,年紀一般在16至20歲之間,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廣闊天地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們義無反顧,激情滿懷上山下鄉插隊落、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勞動。

    而現在的知識青年,有初中畢業,有高中畢業,甚至有大學畢業,……苦的、累的、髒的、重的事不願意去做,工資低的、勞動時間長的、工作責任重的不願意去做。大多數大學畢業,到外地旋了一圈就不願意再去找工作了。我原單位的子女一般都是這樣。他們都是二十大幾到三十多歲,在家裡要吃好的、穿好的,一機在手,什麼事都不做。我有個比較好同事對我講他兒子,他要他兒外出找事做,他兒子是這麼回答他的:只曉得要我找事做,別人當局長,你怎麼不當局長!他講他,還想講他的兒子,他兒子頂撞他:你沒讀書,沒水平,和你講不清。便玩他的手機。該同事講得氣不打一處來:養個兒子有卵用。

    我在想:如今養兒女,他們能獨立生活,那是對父母天大的孝順!

  • 2 # wang_H

    知青,指那個特殊的年代對定向分配的畢業學生的稱呼。

    1956年中央政治局下發《農村發展綱要草案》,正式提出了知識青年及上山下鄉一詞,也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開始,起源為55年北京青年學生向共青團北京市委提出到邊疆墾荒的要求並獲得鼓勵,從而掀起了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墾荒種地的熱潮。

    當年,廣大農村地區知識缺乏文盲較多,而城裡青年學生對於農業及生活常識也缺乏實踐,因而毛澤東提出:“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到那裡可以大有作為”。之後又提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這樣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便逢勃開展起來了,至七十年代初,知青們不僅限於上山下鄉,而是有了更廣的路途,有四個選擇,叫作“四個面向",也就是知識青年“面向農村,面向邊疆,面向工廠,面向部隊"。當年我所在的軍企人員組成,除了從老企業調配技術,管理,生產骨幹和調配退伍軍人外,就是分配來的“四個面向"的知識青年了。這些運動直到七十年代未才逐漸停止。

    知青,是特定年代的提法,如今全國已鮮有文盲,青年人幾乎沒有無文化知識者,因而知青這個詞也早以不適用!大家都具一定的文化知識,所不同的皆在文化知識水平高低,更注重的是具有較高文化科學知識的有為青年!

  • 3 # 李正生

    回答了。我談談這個話題。我是哪個時代的見證人,親身經歷過哪個時代。我談談過去知青和現在知青,有哪些不一樣?在我的記憶中,不一樣地方多了,根本無法對比呀!

    第一個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過去知青,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帶著戶口,打著揹包,離開城市,離開父母,到偏遠的山區,林區,大草原,農村,由生產隊給倒出房子,建立一個集體戶。自己倒飯吃,選一個戶長。每個人每月國家發35斤糧票,5斤細糧票,半斤豆油票。與農民,牧民,共同參加勞動,掙工分。山區,草原,農村,哪有電燈啊!都是煤油燈,蠟燭照明。

    再看看現在的知青,高中中,大學生,吃的什麼,穿的什麼?花錢如流水,父母每月給少錢還不行。手機都是1000元以上買的。生活方式一樣嗎?

    第二個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過去知青,集體生活,離開父母了,是農民,早起與農民一起出工,頂著太陽,風雨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再看看現在知青,吃的什麼?穿的什麼?花的錢?怎麼勞動的?一樣嗎?根本不一樣。

    第三個不一樣,心裡,精神狀態不一樣。1967知青上山下鄉時,戶口遷出,口號紮根農村一輩子,去當農民。心情,心裡,沒有回城的念頭。有的在農村處對像了,結婚了…後來政策發生變化,知青回城,接班,安排工作,逐步都抽回來了。

    現在的高中生,大學生,知道這些嗎?有這個生活嗎?知道嗎?懂嗎?去當一輩子農民,能接受嗎?

    1966年1967年1968年這幾屆初中,高中學生,上山,下鄉,真是經風雨,見世面了。

    現在,有好多幹部,都是哪代知青。

    受文字限制,介紹到這吧!你們聽了我的介紹有什麼感想?以後,我再講講知青的感人故事…。

  • 4 # 大連老太婆

    過去知青的年代窮,知青在苦中度過,所以過去那個年代都困難都窮,也就不覺得心酸和難過,因為日子都一樣窮。誰也不笑歡誰,也沒有那份心情去想這個問題。

    現在知青一生下來,就甜甜蜜蜜,要有盡有,吃用全都變了樣,好飯好菜還不吃,全都趕潮流講時尚,講名牌,講吃講穿,講比誰高,比誰強。兩代人思想觀念不一樣。追求的理念和生活水準有著一定差距。

    不是知青不好,一家一個孩,過去一家五個孩子或者七個孩子,能長大就不錯了。飯菜管飽不管好,餓不死也能長大。我這樣說,也許大家覺不對吧,我只是用我個人經過的實事來回答。因為我趕上了那個年代,我72歲了,什麼窮呀苦呀累呀,都不覺得,不知道二虎虎長大了,上山摘野菜下海趕海菜,一天能趕著海菜來家就行,腦子裡一片空白。就這樣過著貧困的日子,度過了金色的童年。

  • 5 # 自然藝術愛好者

    經歷差遠啦、我們雪裡滾泥裡爬,烈曰晒如雨淋,開荒種地、天剛擦亮帶上幾個幹饅頭一塑料桶涼水、絕大部分中午不回,直幹到天黑,每月二十幾元,兵團知青[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6 # 尋找同路人8

    毛主席光明時代,教育方針是:學式要縮短,教育要革命。上山下鄉一段時間,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然後分配到革命需要的崗位上,做一個革命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做一個又紅又專的共產主義接班人。現在知青自己找工作,只看金錢,工資低的不幹,工資高的滿意。

  • 7 # WangjinZhi

    過去的知青是上山下鄉的熱血青年。現在的知識青年都在國家重要崗位上搞科學研究。兩都是為國家搞建設,只是分工不同。

  • 8 # 發哥131998753

    社會的發展,科學也比較發達,反應比較強,在人生道路上不那長輩當回事,總是說老一道,其實很東西可以用的,因為他們還沒經過這段,很多不讓老說什麼,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

  • 9 # 大川志願走鄉村

    迄今一直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對於當年的下鄉知青直接給予補貼的政策。唯一在全國範圍內生效的政策是:在計算社保繳費年限時,知青的下鄉年限可被視為社保繳費年限。

    還有過去的知青大多都是城裡的知識分子,家庭條件好,下鄉後如果有機會有關係都會回到省城讀書、工作或接班等。並且過去的知青革命化,能吃苦,勞動生產與教育相結合,現在的知青知識化,缺乏實戰經驗。

  • 10 # 潮州悠優

    過去的知青,即知識青年的簡稱。在“文革”前後這樣的特定時期,知青大概包括小學畢業生,初中生,高中生,也包括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叫“下鄉知青”,農村的知青回到農村的叫“回鄉知青”,沒有上山下鄉的知青叫“留城知青”,上山下鄉後又回城的知青叫“回城知青”,不同型別的知青經歷不同。

    現在的青年已經沒有叫“知青”了,也沒辦法比較。

  • 11 # 拾萃集粹

    知青是知識青年的簡稱,廣義泛指有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

    在中國,知青指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有很多隻獲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估計在大約1200萬到1800萬之間。1979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知青問題的“六條”精神,隨後大量知青通過各種途徑返城。我本人便是一個例項,1980年下半年經過招工考試返城進了單位。

  • 12 # 何處是家鄉

    不論是不是“知青”,青年總沒有質疑,是青年就有青年的相通之處,都很青春,都很躁動,都很熱血,都容易偏激,都容易被宣傳鼓動而失去理性分析,也都有機會通過反省過往而重新來過。

  • 13 # 誰是我知心

    一樣,如果把現在的知青放到過去仍然跟當時的知青一樣敢於戰天鬥地,環境造就人,那時初中畢業就算知青現在大專以上才能算知青,現在人的成長環境比那時的好的多沒有吃過當時的苦,但是奮鬥精神和勇敢無畏的氣質不會比當年的知青差,青年永遠都會有夢想,其實夢想就是奮鬥的動力源泉。

  • 14 # 老曹偉慶

    以前的知青文化程度不高,但見識面較廣,因為經過文革串聯,到過北,闖過南,然後上山下鄉,支邊,從東海岸到北大荒,接收農村再教育,在農村流過汗和淚,也留下笑聲和驕傲,這些也是這代人的人生資本。現代的知青基本都是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知識面更廣,但見識面狹,從小寵養長大,有些還很宅,與社會發展斷接,但對多數事少有分辯主見,亦很乖,聰明,缺少鍛練。

  • 15 # 有話少說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過去的稱呼,那時教育還不普及,文盲較多,小學畢業生到高中畢業生都算有文化的人了。

    66年文革爆發,停課鬧革命,到68年下半年,除少數特殊情況,66至68三屆六個年級初中生高中生,開始上山下鄉,此後的知青也上山下鄉,直到文革結束。

    其實,文革之前已有知青上山下鄉,只不過沒形成文革期間如此大規模的運動,如,文革前拍的豫劇《朝陽溝》就是知青下鄉建設新農村。最著名的上山下鄉建設新農對的知青楷模,刑燕子。

    八十年代,知青返城,就業困難,有的代替退休父母名額參加工作,有的集體小企業叫生產組的裡工作,如,電視劇《孽債》描寫的就是如青返城後的生活。

    八十年代,中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叫,待業青年。

    現在的中學畢業生,又不上山下鄉,不叫知青了。

  • 16 # 大雪紛飛168017612

    知青是特殊年代特殊環境特殊運動的產物名稱,也只有在上山下鄉運動中,被縣級以上政府批准上山下鄉(支邊軍墾)的在校(66、67、68)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才叫知青,也通常叫的老三屆(必須是城鎮戶口的)。不是城鎮戶口的叫回鄉青年,不屬知青。64年也有一批,叫精筒下放,不叫知青,後耒下放年令符合的適令青年待遇照知青算。所以叫知青的人群,也就是老三屆(應屆初高中66、67.68)上山下鄉支邊軍墾的才叫知青。現在沒有叫知青的。

  • 17 # 使用者5171251454164

    77年後的知青基本上就不算什麼知青了,在城市附近的農村辦一個農場,住上幾十個人,離幾個月或一兩年(集體伙食),一回城就叫知青!這算知青嗎?我們單位就有好幾個這樣的“知青”!

  • 18 # 漫步人生1999

    過去的知青尤其是老三屆,上過山,下過鄉,吃過苦,受過累造就了老一代知青,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現在的知青趕上了高科技時代,有著更高的學歷發揮著才能,為國家繁榮富強做了現代知青的貢獻!

  • 19 # 追夢118234731

    過去的知青思想單純,獲取資訊量單一。有人揮手就向前,話著就是為了捍衛!唯獨不能有自己。現在的知青,獲得的資訊海量,眼界有了世界!他們活著是要體現自身價值,不為某一個人活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小孩子對英語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