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曲精品庫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大家,被譽為是孔孟之後成就最傑出的儒學大師,但同時,朱熹也是一位詩人,他的一些詩,不僅膾炙人口,而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下面這首《春日》,初讀起來,似乎是朱熹春天郊遊寫下的作品,記錄了遊春的感受,但是,奇特的一點是,朱熹詩中所寫的泗水之濱,卻是他沒有去過的地方。

    根據朱熹寫這首詩的時間推算,此時的泗水之地早已經被金人佔領,朱熹也從來沒有到過泗水之地,所以詩中只是一種虛擬而已。朱熹創作此詩的初衷,或許是因為心儀至聖先師孔子,因為當年孔子在那裡傳道授業,朱熹傳承儒家學問,才會託意神遊,借聖地來說事理。

    所以,表面看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寫景詩,實際上卻表現了詩人在混亂的社會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是一首寓理於景的哲理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只七個字,但是卻點明瞭時間、地點和主題,說“勝日尋芳泗水濱”,正當春光爛漫的好日子,詩人來到泗水之濱踏春。一個“尋”字,彷彿打開了探索春景的大門,為詩歌增加了不少趣味和想象空間。

    第二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是詩人對此次踏春的直觀感受,詩人看到,視線之內的所有景物風光,都是煥然一新的,這自然是春天的主題,春回大地,一草一木都是都是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所以能帶給詩人和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自然毫無疑問。

    後兩句用形象化的語言,描繪了光景之新,也是詩人此次“尋芳”的所得。

    等閒識得東風面”,是說春天的特徵很明顯,因此春貌自然是好辨認的,詩人此處的“識”字,正是承接首句的“尋”字,詩人用擬人化的語言來寫,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春意的美好。可為什麼春天能夠被輕易識得呢?特徵又是什麼?

    在末句,詩人進行了回答,具體寫出了春天的色彩,“萬紫千紅總是春”,這萬紫千紅的春景,都是由春光點染而來,人們從這萬紫千紅的春天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這也就順理成章地承接了第三句。另外,運用如此鮮豔的色彩,更能襯托詩人的欣喜以及對春天的讚美。

    朱熹這首詩,如果將其當作遊春之作,自然是十分精彩的,能夠帶給人勃勃的生機感,但如果說是一首哲理詩,也未嘗不可。儒家至聖先師孔子,曾經在洙、泗之間傳道受業,朱熹沒有到過泗水,卻寫泗水尋春,自然可以看作是尋求聖人之道,而無邊光景,正是所追求的學問之廣闊,萬紫千紅是孔門學問多姿多彩的比擬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點染萬物的春風,的確是形象而又了無痕跡。

  • 2 # 宋詞郭俊

    把詩中泗水濱三個字去掉,只要不是緯度太高、高度太高的地方、以及荒漠沼澤地域,詩中寫的,把它放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合適的,它寫的只是一個很泛的東西,詩中根本就沒有寫具體的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緬甸有哪些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