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66108423104

    火鍋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烹飪方式。火鍋一般而言,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導熱,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其特色為邊煮邊吃。因為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 火鍋名稱由來“火鍋”,什麼叫火鍋?其實只要是底部有火,上有鍋子,就是火鍋了。至於是使用什麼樣的鍋子?何種燃料?自古以來的演變,可謂食趣盎然。 後在底部生火將食物煮熟。成為一鍋燴,當時叫做“羹”,這是最早的火鍋形式。 但那時侯沒有現在所謂的鹽,調味料,更沒有沾醬,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體積龐大的鼎,不能移動,只能固定在一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於是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這樣火鍋才有了得以普及的直接條件。 關於火鍋的起源另一種說法是,火鍋始於東漢, 出土文物中的“鬥”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中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於中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中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 商周時期有一種容器“鼎”在當時要進行祭祀或慶典時,就要“鳴鐘列鼎”,將牛、羊肉等食材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後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後再分食,這算是火鍋的雛形。 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與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動,可以算是火鍋初級形式。 在秦漢時期流行一種烹飪法,就是把雞肉、豬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稱之為“濯”,馬王堆漢墓遣策上就有“濯雞”、“濯豚”等文字記載,這也是很類似火鍋的一種烹飪方法。 三國時期則出現了所謂的“五熟釜”,一隻銅製的鍋內分為五格,各有不同味道的湯料以涮煮不同的食物,與現在遍佈大街小港的鴛鴦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唐宋時,火鍋開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設宴,多備火鍋。 到了南北朝,出現一種“大口寬腹,既薄且輕,易於熟食”的銅爨,此即是當時居住在四川、湖南一帶的獠人所使用的一種銅火鍋。演變到了唐朝,已有銅製的“暖鍋”。1984年在內蒙古赤峰市(原“昭烏達盟”)敖漢旗出土了一幅契丹人在穹廬中圍著火鍋席地而坐的壁畫,據專家考證,這幅畫正畫的是遼代初期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 元代,火鍋大為興盛,其中的“生爨羊”即是現今涮羊肉的前身。明代官食食書《宋氏養生部》中,也有“生爨羊”、“熟爨牛”等火鍋菜式,工藝已更為精細。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更是喜愛火鍋,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清宮御膳食譜上就有“野意火鍋”這道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十,在清宮辦了530桌火鍋席以宴請宗室;嘉慶皇帝登基時(1796年)曾舉辦“千叟宴”,一次便動用銀質、錫質和銅質的火鍋1550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房間為什麼老會發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