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5936222439

    金蘭: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於《易經?繫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氣味的意思)如蘭”。後來用於結拜兄弟姐妹的代稱。

      最早出自《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嗅如蘭”。所以金蘭之交比喻朋友間的同心合意、生死與共。

      蘭花被稱為君子之花,其香被喻為王者之香。蘭花這古已有之的香祖地位,使得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比較神聖的事情與蘭沾上一些邊,比如說“金蘭之交”。

      金蘭說法來自《世說新語?6?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這個說法大概來自於《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嗅如蘭。”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朋友交情深厚,後來,根據這些個典故,朋友間情投意合,進而結為異姓兄弟或姐妹,稱結金蘭(契若金蘭)。

      以前的規矩,義結金蘭後,要交換譜貼,叫金蘭譜或叫蘭譜,因此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換貼”,也是兩個人拜把子結金蘭的意思。

      按照習慣,結拜的時候按人數各用一沓紅紙寫出每人姓名、生日、時辰、籍貫及父母、祖及曾祖三代姓名的《金蘭譜》,然後擺上天地牌位,根據年齡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一起讀誓詞。比如武俠小說經常看見的“黃天在上,今日某某和某某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類的。

    結義有規範性的禮儀程式,即以自願為基礎,透過協商、同意,選擇吉日良辰,在一個大家都認為較適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掛關公等神像,下襬三牲祭品,即豬肉、魚、蛋(按人數計算,每人一粒),以及一隻活雞(男結拜為公雞,女結拜為雌雞),一碗紅酒和“金蘭譜”(也稱立誓言,內容附後)。“金蘭譜”每人一份,按年齡大小為序寫上各人名字,並按手印。儀式開始後,每人拿一炷香和“金蘭譜”。然後,把雞宰了,雞血滴入紅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針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紅酒中,攪拌均勻,先灑三滴於地上,最後以年齡大小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關公神像前。這種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結義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數無限定,但必須是奇數,同年人同性結拜,男的稱兄弟,女的稱姐妹,一般青少年時期進行,多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憐或是各有所求。舊社會結拜禮節習俗較多是宗親者不結拜;是姻親者不結拜;有輩份差別者不結拜;八字不合者不結拜;破族規者不結拜(以前族內如與別宗族結怨,立誓定規不與某族結好、婚娶等的族規);沒透過盟誓儀式者不算正式結拜等等。隨著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們認為只要彼此好相處,不必拘泥於某種形式。當然現實中尚有部分結拜的青年人,對舊時禮節相對淡薄,儀式一般從簡,多以口頭盟誓為主,隆重者則在關公神像、“祖師公廟”或其它神明面前按禮儀習俗舉行盟誓。要結為盟友的青年人在結拜前一般須經各方家長同意,因為長輩閱歷較豐富,比較慎重。

      結拜儀式後,參與結拜人之間即以兄弟稱呼,有的在稱呼前加“契”“蘭”、“誼”等字,也有俗稱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著生死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凡遇婚喪喜慶、過年過節等,均以兄弟關係來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至的《舊唐書·賈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