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25753470527

    按照意思來翻譯,白日就是夕陽。關於為什麼叫白日的問題,很多文章裡對此已經有解釋,"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正是由於這種原因,雲霧遮蓋,導致視線不遠,所以要看到更遠的地方,才需要更上一層樓。“白日”二字的出現,表示空氣中有塵霧或雲靄,這正是對“更上一層樓”的鋪墊。

    請參考: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4.窮:盡。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雲海蒼茫,山色空濛。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這兩句畫面壯麗,氣勢宏大,讀後令人振奮。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

    這首詩由兩聯十分工整的對仗句組成。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黃河中的一個小崗上,後被洪水衝沒。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可見衝沒是宋以後的事了。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因為當時有鸛雀棲息其上而得名。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鸛雀樓建於北周(公元557—581年),樓體壯觀,結構奇巧,風景秀麗。唐、宋兩朝,文人學士登鸛雀樓欣賞美景,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於海內外。千百年來,鸛雀樓一直是供遊人登高遠望山河,放歌抒發情懷的遊覽勝地,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徵,激勵著炎黃子孫的振興之志。鸛雀樓經歷了唐、宋兩朝,可惜被元初(公元1272年)的一場戰火燒燬了,後來又由於黃河氾濫,淹沒了遺址,使數百年來無數觀光的遊人只能望河興嘆,空留下無盡的遺憾。

    鸛雀樓已於1999年開始重建,2001年落成。

  • 2 # aishen丘位元

    “白目”一詞是形容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小聰明與白痴含義相近的人。

    另有“白爛”一詞,通常是用來形容一個人鬧了笑話,或是做了蠢事、讓人感到哭笑不得。

    兩者源自閩南語和客家話,不過因為網路上使用中文能與其他中文使用者對話,尤其是網上公開的討論區,聊天室甚至網路遊戲多為港臺澳等繁體字使用者共享,因此成為了網路上有一定的人數能明白的詞語。因中國大陸的網路漸漸開放,亦開始在簡體字社群中傳開此詞語。

    在因特網,通常把“白目”與“白爛”合稱為小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腔神戲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