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8749849858

      寒號鳥絕種了。  寒號鳥學名復齒鼯鼠,是中國特有種。體長268—300毫米,尾長260—270毫米,後足長56—60毫米,耳長30毫米或更長。體背面黃褐帶赤褐色或淺淡土黃色雜以灰色;前後足背面鮮黃褐色,有時帶淺淡赤色;眼圈赤褐色或黃褐微帶赤色,耳簇毛長而黑,體腹面白色,毛基部灰色;尾灰色帶黃褐色調,有的上面遠端有許多黑色長毛,下面遠端2/3呈黑色。後足踱墊裸露,位於足底內側,呈卵圓形。  耳基部內側和外側各有1小簇黑色長毛。後足足底蹠墊在內側,呈卵圓形。第二上前臼齒較大,其齒冠比任一上臼齒的大。第一上前臼齒小,緊靠在第二上前臼齒的前內側,故從外側看,被遮蓋起來。第一到第三上臼齒大小約相等,其琺琅質型式複雜和不規則,經磨損後即形成一複雜的琺琅質系統。每一上臼齒內側中間有一直而淺的琺琅質摺疊,其中以第三上臼齒的為最淺。在第一和第二上臼齒後緣中間以及近第三上臼齒的後內角有1較深的凹角,其前端形成雙葉。另外有1個第三凹角從外側後方近中間部分斜向內和向前伸展,最後也形成雙葉。葉狀凹角垂直深度不一,故齒冠稍為磨損,這些凹角就斷斷續續形成孤立的琺琅質“湖泊”。第二上前臼齒是頰齒中最大者,齒冠琺琅質凹角摺疊與臼齒相似,但齒前端更為複雜,從側面看,共有3個尖橫嵴,而第一和第二上臼齒僅有2個,第三上臼齒僅有1前橫嵴而已。下頜唯一的前臼齒與上頜第二前臼齒一樣發達。門齒狹窄。由於它的臼齒齒冠琺琅質型式甚為複雜,故名復齒鼯鼠。  齒鼯鼠體型較大,成體長400-500毫米,尾圓,其長大於體長,耳基部有長而軟的顯著毛叢。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黃色,尖端呈黑色。頸背部黃色比背部明顯,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飛膜色與腹面同,唯邊緣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與體背部相近,但較淺,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為淺黃外,其餘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縱紋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牙齒第四上前臼齒比第一上臼齒大,從側面觀時,遮住了第三上前臼齒。  常在陡峭山崖的巖洞或石隙內營巢,洞口一般離地高30m以上。洞間距近者為1-2m,遠者可達10餘米。洞內有巢窩,以苔草類枝葉構成,通常一巢一鼠。排糞在距洞口10-15m處,糞便集中在一處。夜行性,善攀爬,能滑翔100m以上。以櫟樹葉、松籽、山杏、山核桃、石黃蓮等果實為食。糞可入藥,為此河北、山西民間飼養較多。  夜間活動,以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白天隱匿巢內睡覺,頭部向外,尾負於背,遮向頭部,或將尾墊於腹下,呈蜷臥姿式。活動時爬攀與滑翔交替,由高處向低處滑翔數百米。  復齒鼯鼠巢窩以苔草類為材料,略呈圓形,外徑30~50釐米,大多有開口。洞口光滑,有出入洞時的爬痕。一般雄獸的巢口向洞口,雌獸的巢口開在側面。通常每巢只有1個個體。夜行性,傍晚出巢,從洞口滑翔至樹上覓食。滑翔最遠可達200多米。月夜特別活躍,拂曉前返回洞巢。攀爬能力很強。植食性,以山杏、山桃、山核桃、石黃蓮等植物果實為食,也吃植物的枝葉。吃食時用前足抱食物,後足站立不動。  以櫟樹葉、松籽、山杏、山核桃、石黃蓮等果實為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汝兮約不約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