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30885686659

    旌德有所謂“十里三村”:喬亭、湯村、朱旺村。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依山傍水,村落形成的歷史時間相近,都有千年了。

    湯村在三村的地理位置居中。高高的春嶺山是湯村的天然屏障,彎彎的大溪河在湯村變得溫柔而多情,春嶺溪更似美少女撫動的琴絃,終年彈奏著抒情的樂章。這一大一小的河上,明清時期架設了石板橋、石拱橋九座,較大的有沙屋橋、朱家橋。值得一提的是,朱家橋上有個土地廟,四季香火旺盛。湯村別具特色的是:巷子多。湯村的巷子窄而長,清幽古樸,整個村的主巷道呈雙“井字”格局,間或枝杈小巷,走進去,很難辨別南北東西。巷子地面皆由平板麻石鋪成,巷邊設有縱橫交錯十分考究的排水溝,明暗交替。巷與巷的交叉口,常築水井,供村民飲用。井口圍欄或方或圓,大多是整石鑿成。深深的繩痕及墨綠的青苔,述說著湯村的久遠。

    主巷道是與大溪河平行的兩條,一條為商業,一條為貿易。商業街上的商號有:廣茂、吉元、旺德三家,出售布匹、茶葉、百貨等;貿易街久複雜了,油坊、肉鋪、糖房、轎行、豬仔牛市,熙熙攘攘,煞是熱鬧。

    湯村的房屋樣式基本屬徽派建築,青磚黛瓦馬頭牆。最顯特色的當屬三座祠堂:湯家祠、朱家祠、李氏宗祠。從這些祠堂可以看出,當年湯村人以湯、朱、李三姓為主。從祠堂規模上看,湯家祠最氣派,也顯出湯姓在湯村的首要地位。

    湯家祠為三進式結構,祠前是麻石鋪就的大平坦,門前有石獅、旗杆石,第一進為祠門房,扁且長,朱漆大門上有幅對聯:先代貽謀由德澤,後人繼述在書香。可見,湯村人對文化的崇尚。過第一進便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大天井,天井皆由巨石砌成,四邊有尺餘寬的排水溝。第二進為正堂,供族人祭祖議事;過正堂又為天井,需上石階才能到第三進。石階兩旁是長方形的蓄水池,水池終年積水,清澈見底,水中紅鯉魚游來游去,既是一道絕美的景緻,又為宗祠防火提供了保證。第三進為祖宗像、牌位放置處,每逢祭日或節日,這裡的香火便縹縹緲緲地籠罩了整個祠堂。朱家祠、李氏宗祠,也大致相同,只是規模上小於湯家祠。

    湯村像皖南眾多的村莊一樣,四周也都建有寺廟。湯村的東王殿、將軍廟、華佗廟、太子殿分設村邊,以東王廟為盛,以華佗廟為珍。因為就旌德而言,建華佗廟,紀念這位神醫,還只此一處。

    湯村歷史上沒有出過突出的官宦,官至太守已是鳳毛麟角,但這裡的雕刻家卻是十分的輝煌。順治五年(1648)刊印的木版畫集《太平山水圖畫》,有太平府及轄縣山水圖40餘幅,便為湯村的湯尚、湯義所刻。曹氏所繪《黃山圖》、《離騷圖》,亦分別為湯村人湯能目、湯復所刻。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歙縣閔嗣麟編撰的《黃山志定本》有圖16幅,刻工即為湯村人湯能目。嘉慶光緒年間,湯村人湯文光、湯先穗等先後為《寧國府志》、《徽州府志圖》、《齊山岩洞志》等方誌鐫圖。湯村的木刻工匠還從事族譜的刻印,民稱“剞劂匠”、“譜匠擔子”,他們大多采用木活字代為排印譜牒圖書,本縣有“108把刀”,湯村剞劂名手就佔有42位。這些木刻工,行跡遍佈江南。清時還曾組班到了京城,湯尚、湯義就曾在故宮做過刻工,那些雕樑畫柱上就曾留下過湯村刻工的汗水和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談戀愛,母胎單身。跟男朋友老是說不到一起去,我兩能三天都不聯絡,我想跟他分手,我這樣做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