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子渝

    沒有,全是慘敗。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後桓溫伐關中,命勳出子午道,而為苻雄所敗,退屯於女媧堡。

    此後,司馬勳不得不依循諸葛亮老路,順利攻陷陳倉,而桓溫卻已經糧草不繼,作戰不利,退兵了,轟轟烈烈的桓溫北伐功虧一簣。

    孫傳庭為陝西巡撫主持恢復陝西,組建秦軍,高迎祥轉戰湖廣,欲從漢中入西安。因為孫傳庭的堅決阻擊,而難以寸進,高迎祥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謀,走子午谷突襲西安,佔據陝西。

    被孫傳庭料到,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被押至北京,凌遲處死。

    魏延襲取的長安固然重要,但是並不能像鄧艾一樣,有民心基礎,益州百姓和世家厭戰久亦。也沒有鄧艾兵臨城下的威懾,曹魏的皇帝在洛陽,魏延僥倖拿下長安,將面臨內外軍隊的反撲,城池百姓世家的反撲。

    更要面臨斷糧和孤立無援的境地,魏延的戰略寄希望於主將逃亡,就敵於糧,諸葛亮早於援軍到達長安。可以說三步都是險棋,夏侯楙不逃走,固守城池,魏延必然進退維谷,全軍覆滅。即使夏侯楙逃走,順手燒了糧草,堅壁清野,魏延餓死。再假如一切都如魏延所想的,諸葛亮能短短二十天先一步到來嗎?

    《魏略》魏延: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以說是非常不周密,太過理想化。這還沒算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的走子午谷是否真的十天可以到達,魏延也沒走過。曹真三路伐蜀的時候,也走的子午谷,就因為大雨而前進不得,一個月連一半路程都沒走完。可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並不是沒人能想到,而是的確非常難以實施。

    以攻代守,逐步吞併,和東吳打配合,疲憊曹魏,才是諸葛亮的唯一出路,雖然希望依舊渺茫,但是至少諸葛亮依舊能掌握局勢不至於崩壞。劉備的前車之鑑,猶然在耳,諸葛亮不可能再舉國冒險。

  • 2 # 立功受獎者

    子午谷的話題 實在是沒什麼可討論的了。雖說人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三國。但也要實事求是的客觀看待歷史事件。 蜀漢人口90萬 兵不足10萬 對抗曹魏幾百萬人口 防禦蜀漢的沒有50萬也有20萬人 敵我雙方實力懸殊。長安的兵是少主力不在 但是 別的地方的兵就不會救援嗎? 司馬懿擒孟達 急行軍8日 從南陽宛城到上庸西城何等速度? 就算你魏延運氣好子午谷天氣不錯 順利到達長安 請問魏延1萬人幾天能攻下長安?司馬懿兵力是4倍孟達 孟達也是毫無準備 攻成斬孟達 用了16天。你魏延能在7天之內攻下城池堅固的長安? 魏延倒是會說 大軍一到 夏侯楙就棄城逃跑了 這不扯蛋嗎? 這等建議諸葛亮能採納? 胡扯嗎?諸葛亮戰略很清楚 蜀漢兵少 國立弱 一口肯定吞不下魏。乘曹魏不備先取西涼四城 堵住西涼與長安聯絡 以戰養戰從西涼調配糧草、兵源還有戰馬。當敵我雙方實力對等時再攻長安。這戰略有問題嗎? 街亭失守 沒能堵住長安通往西涼的戰略要地 全線失敗 只能退敗 第一次北伐失利。

  • 3 # 問答達人

    歷史上對於子午谷奇謀這件事一直爭執不休,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時候,魏延就向諸葛亮獻計,率領5000精兵(也有說一萬,史書中有兩個版本),走子午道快速感到長安,以出其不意攻佔長安。

      史書上記載魏延不止一次向諸葛亮提出這條計策,然而都被諸葛亮否決了。

      《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今天,筆者就個大家談論一下,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計謀到底是否可行。

      子午穀道是跨越秦嶺的六條道路之一,是路程最短卻又最難走的一條道路,素有“秦嶺六道,子午為王”之說,其特殊的地理意義,歷史上很多戰事都與子午谷相關。

      由於距離三國時期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並且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並沒有使用,我們無法直接判斷這條計策是否可行,只能通過列舉方式,進行推算。

      後三國時期,曹魏伐蜀,大將鍾會就派兵走了子午谷,只不過此時的魏國國力強盛,並且走子午谷只是為了趕路,並非奇兵,蜀國也無力在子午谷設伏,最終成功滅亡蜀漢,這個事蹟與魏延當時的背景不同,對比性不高。

      三國之後的東晉時期,大將桓溫北伐前秦,就曾效仿魏延的計策,率領精兵偷渡子午谷,結果卻被埋伏在半路中的秦軍伏擊,還沒出谷就被全殲。

      歷史上最著名的走子午谷的軍事行動上,就要數明末時期的闖王高迎祥了。

      崇禎九年,高迎祥在不瞭解子午谷的時候,就率領五萬大軍偷渡子午谷,準備超近道奇襲西安佔領陝西等地。

      雖然在人數上高迎祥佔領絕對優勢,但是由於子午谷地勢險峻,而明軍又事先做好埋伏,處在有利地形,再加上長期的奔走,高迎祥的五萬大軍戰鬥力銳減,被明軍輕鬆拿下,高迎祥以及所率領的五萬士兵,在這次戰役中全部喪命。

      這是五萬生命買來的教訓,縱觀歷史上的“子午谷奇謀”,幾乎沒有一例成功的。

      我們再返回來分析一下魏延的此次計謀。

      《魏略》的記載: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茂聞延奄至。比東方腥聚合。’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按照魏延的話來講,夏侯楙膽小無謀,若自己率領5000精兵,走子午谷,夏侯楙看到後就會被嚇得棄城而逃,到時候再與丞相回合。

      對於魏延的這個計策,仔細想來其中有三點漏洞。

      第一:不考慮天氣原因,子午谷地勢險惡,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魏軍隨便在路途上駐守一波軍隊,魏延都無法通過,甚至折損在此地。

      第二:夏侯楙即便再膽小無謀,看到5000精兵也不大可能會棄城逃跑吧?走子午谷此等險地,自然需要輕裝出發,5000輕裝戰士,在沒有重型攻城裝置的情況下,可能攻得下一座城池嗎?若攻不下,魏延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第三:當時諸葛亮手下也只有7萬人馬,手下大將更是不多,正是用人之際,若分給魏延5000精兵,正面戰場上自己還要不要打了?

      並且,或許諸葛亮還考慮到一點,就是魏延的忠心。

      諸葛亮對於魏延的忠心程度一直保持懷疑,認為他有反骨,不然也不會在自己死後留下計策防止魏延謀反。若魏延名義上是獻計伐魏,實際上是投降,那又該如何是好?

      不管是處於哪一點,孔明都會拒絕魏延的計策。

      至於魏延的這個子午谷計謀到底可不可行,1400年後的高闖王已經以5萬人的性命解開謎題了:這條道路真的是不好走。

      由此可見,孔明到底有多聰明。

  • 4 # 小舉帶你看歷史

    沒有,只有一個失敗的例子,闖王高迎祥就在子午谷走過,名將孫傳庭就憑藉地形防守,高迎祥的所有部隊全軍覆沒,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子午谷奇計並不好用。

  • 5 # 獨行俠1979

    從子午道進關中雖近,但沿路山高林密,峽谷縱橫,路險難走,太容易被敵人設伏或阻擊,你辛辛苦苦快走出去,別人以逸待勞輕鬆阻路,你想的到這條路,別人更防著這條路,所以在明末之前一直沒有人選擇走這條路。明末農民軍走這條路被一網打盡,盡數投降,這裡面就有後來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但是他們運氣太好,出了谷就又反了,也算是成功走出去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超神學院雄兵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