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12433393898

    據考證,臉譜的發明,最早是中國北齊時代的著名大將蘭陵王高肅。據《北齊史》等史書記載:蘭陵王姓高,名肅,字長恭,又名孝,渤海(今河北景縣)人。北齊蘭陵王武勇多才,但性情溫和而貌美,不足以威攝敵軍。為了掩飾自己的容貌,為此,他讓畫工繪制了許多兇惡猙獰的假面具(也叫大面),每逢出戰時任選一個戴在臉上,身先士卒沖入敵陣,大破敵兵。從此以後,百戰百勝。這就是他發明臉譜的起因。後來,士兵們為歌頌蘭陵王而集體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舞樂。舞者戴上裝飾著金色龍頭的臉譜,右手持金缽,穿顏色豔麗莊重的舞袍,在舞臺上氣勢雄渾地縱橫遊走、起舞。

    這種形式推廣到了民間,老百姓逢年過節,搞社火,就把臉譜用上了,戴上妖魔鬼怪的面具,載歌載舞,為人助興。到了唐朝,有了戲劇,藝人又從臉譜中吸取營養,移植到戲劇舞臺上。

    臉譜被搬到舞臺上後,經過藝人們的發展和創新,形成了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形象藝術。臉譜的分類。總的來說,有這樣幾種,三塊瓦、元寶臉、碎花臉、整臉、僧道臉、神仙臉、象形臉、歪臉、太監臉等等。

    三塊瓦:也稱三塊窩臉,可以說是京劇臉譜是最常見的,什麼是三塊瓦呢?就是以一種顏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畫眉、眼、鼻三窩,分割成腦門和左右兩頰三大塊,形狀像三塊瓦一樣。有時這種臉譜在額頭上或是從額頭劃向鼻端的一個表示人物特殊個性的圖案,如孟良的額頭上是個紅色的葫蘆,相傳他有寶葫蘆可是發出三味真火。

    元寶臉:三塊瓦型為主要結構,不同的是,自雙眉以上是另一種顏色,通常是紅色,象一塊大大的元寶頂在額頭之上,它的名字也是由此得來。分普通元寶臉、倒元寶臉、花元寶臉三種。勾這種臉的人,很少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通常是馬快、中軍、衙役等。

    碎花臉:也由花三塊瓦臉演變而來,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輔色添勾花紋,色彩豐富,構圖多樣和線條細碎,故稱碎花臉。通常扮演動不動就暴跳如雷的那一種人。如《取洛陽》中的馬武,《金沙灘》中的楊七郎等。

    整臉:一種顏色為主色,以誇張膚色,再勾畫出眉、眼、鼻、口和細致的面部肌肉紋細。如《鍘美案》中的包拯為黑整臉,《戰長沙》中的關羽是紅整臉,《赤壁之戰》的曹操為白整臉。

    僧道臉:包括僧臉和道士臉。僧臉又名和尚臉,一般勾大圓形眼,腦門上勾一個紅色舍利珠圓光,或九個點,表示入了佛門。色彩分白、紅、黃、藍等色,以白色為多見。如魯智深、楊五郎等。道士臉在其腦門中畫一個太級圖或八封符號,以示其道人身份。如《黃泥崗》中的公孫勝等。

    神仙臉:由整臉、三塊瓦發展而來,都用來表現神、佛的面貌,構圖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銀色,或在輔色中添勾金、銀色線條和塗色塊,以示神聖威嚴。如二郎神楊戩、牛魔王等。

    歪臉:特點是勾法不對稱,給人以歪斜之感。主要用來誇張幫兇打手們的長相奇醜,或是人品極為醜惡。如《打龍棚》中的鄭子明、《落馬湖》中的於亮等。

    太監臉:專用來表現擅權害人的宦官,形式近似整臉與三塊瓦臉,只是誇張太監的特點;腦門勾個圓光,以示其閹割淨身,自詡為佛門弟子。腦門和兩頰的胖紋,表現出養尊處優、腦滿腸肥的神態。色彩多用白、紅兩種。如劉瑾、伊立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小麥的詩詞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