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咔咔啊

    百聞不如一見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

    釋義:

    聽到一百次不如親眼看到一次確實。《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聞:聽見。

    詳細釋義:

    【解釋】: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出自】:《荀子·儒效》:“聞之不若見之。”《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示例】: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麼樣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十六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瞭解事物不如親自觀察為確實。

    成語故事

    百聞不如一見

    漢朝的時候,西邊湟水一帶,聚居著羌族人,稱為西羌。

    自從漢武帝打敗匈奴以後,西羌比較安定。

    漢宣帝時,朝廷派了官員渠安國去西羌視察。那裡的一些部落請求朝廷放寬禁令,但問題沒有解決,渠安國就回來了。

    過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聯合起來渡過湟水,並派人與匈奴聯絡。

    渠安國帶了一批人馬再去西羌,結果被西羌打得大敗。 再派誰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將軍趙充國請教。趙充國說:”我去最合適了。”宣帝又派人問趙充國:”皇上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他們的實力如何,該派去多少人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

    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讓我上前方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趙充國到了西羌,先認真瞭解情況,又採取了分化瓦解的辦法,團結了大多數西羌人,終於使西羌安定下來。 趙充國說的”百聞不如一見”後來就成了諺語。

    它的意思是聽到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凡事要調查研究才能下結論。

    出處:

    《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造句:

    1. 百聞不如一見,你親自到特區看看,才能真正理解改革開放的政策。

    2. 在走訪了基多古城之後,確有百聞不如一見之感。

    3. 這家公司還有幾十種獲獎專利技術,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試。

    4. 百聞不如一見,你還是自己到那兒感受一下吧!

    5. 今天的經歷對我來說非常特別,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6. 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7. 常聽人說太湖美,這次來太湖一看,覺得比人們說的還美,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8. 百聞不如一見,這次參觀,我才真正理解了大慶人艱苦的創業精神。

    英文翻譯:

    seeing is believing; seeing once is better than hearing a hundred times (idiom); seeing for oneself is better than hearing from many other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季如何穿搭才能休閒舒適又不乏時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