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冷齋主

    現在欣賞古代名家書法的人本來就不太多。如今網路方便,點開百度,欣賞什麼內容都能找到,比翻書快多了。更沒有必要買書去欣賞了。除非特別喜歡的或是專業人士。,才能到書店裡去買。

    印出的書賣不動,就要打折,或者到書市上去賣,我的大部分書法和古文字的工具書都是在書市和小攤上買的。現在是市場經濟。幹什麼都講究贏利。光賠本賺吆喝誰還做啊。這是明擺著的事兒。

    如果您真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就到百度上去找。

  • 2 # 耑廬

    中國書法藝術,源於漢字的實用性書寫。

    書法以漢字為表現物件,但書法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寫字”。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寫字要正確、工整、規範,而書法則要表現人的個性特徵,要能“形其哀樂,達其情性”。書法要有書法藝術特有的審美價值,具有豐富的變化和一定的創造性。

    古往今來,留存於世的書法作品,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即書家之書,名人之書,畫家之書,學者之書。

    書法家的作品重法度與創意,名人書法則只以作者的身份而定,多不計工拙,法度缺失,實用性較強。

    畫家輕法度而喜歡“畫字”,故其書多畫意,學者之書重書工與法度而缺乏創意。

    四種類型中,唯書家之書,最堪後人師法,是臨池學書的最佳選擇。

    隨著歷史的發展,漢字的書寫逐漸擺脫了實用性對它的制約,而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書法復興,學書者甚眾。臨摹作為進入書法創作必要的技術準備,優秀法帖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

    現代出版社,為滿足廣大學書者臨池學書的需求,從歷代留存的書法作品中,好中選優,印刷出版,以利後學。出版社以經濟利益為第一要務,所選法帖必須在繼承基本法度的基礎上,在藝術審美方面有所突破,而非循規蹈矩、呆板僵死、狀若運算元,藝術價值不高的名人書法和學者書法。

    名人書法和學者書法,大多隻有文獻價值,其審美追求不明顯,尚未達到藝術的境界,筆墨功夫不足。當然出版社也會選擇一些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名人和學者的書法作品,印刷出版。但其意義在於文獻價值,是提供給讀者閱讀與研究的,而非臨池的範本。有些偏好者,用來臨摹學習,倒也無可厚非,但其學習效果總要差好多。

    出版社在印刷和出版這類書作時,是慎之又慎的。書印出來了,擺上了新華書店的書架,無人問津,出版社可是要賠錢的呀!

  • 3 # 樂康78478751

    文化與書法、藝術鑑賞與人文情懷總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文藝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錯,但必須要有主流的東西以做引領,否則香花毒雨後瘋長,草牛鬼蛇神魚龍混雜。進而導致文藝批評界牛說牛大,角說角長。讓普通人感到莫衷一是,無所適從。出現軍閥混戰般的混亂局面畢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古代有些人的書法作品,就純藝術而言,的確堪稱上乘,可他們的人品卻得打折扣(比如宋代的蔡、秦),古代有些帝王的作品也不錯,但還達不到於人示範地步。文化的本質是“人化”,是人在基本生存滿足之外的追求和實現、感受和表達、內容和方式。書法是藝術的一種,藝術又是文化的一種。在中國藝術門類中,書法尤其顯著,書法透徹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特色。這裡我們不打算展開去討論。總而言之:透過文化與藝術的綜合考量,對公認的好的東西,像王羲之的諸貼、顏柳歐趙的楷書作品、孫過庭的《書譜》等,好多簽約出版社均在出版,而對那些有爭議的,或不被大眾公認的,或非主流的東西,一般出版社是不會出版的。這其中既有文化引領的考慮,也有經濟效益的考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胡怎麼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