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州少楓
-
2 # 明天151332403
因為人大了成熟了,考慮的多了,過年就是小孩子最期待,因為他們單純,簡單快樂,可是人都會長大,該面對的必須面對。
-
3 # 小梁173312734
當你仔細審視了年文化後就會發現:人往往在老、小時期會很喜歡過年,因為這兩個階段往往都對過年存在著具體、獨有的憧憬;而中間階段正好相反,往往只有具體的恐懼。
老小階段憧憬過年很好理解,小時候愛熱鬧、愛壓歲錢、愛放鞭炮,這些都是隻有過年獨有的具體憧憬;等人老了,孩子長大出門了,平時孤獨久了,到了春節也盼著熱鬧和團聚,這也是具體的憧憬。
唯獨中間階段的群體,人一旦成年,尤其在當代,從需求的角度看,對春節的具體憧憬基本消失了,只剩下了具體的恐懼:
1、團圓很難嗎?現在交通和通訊這麼發達,只要你願意,可以白天在北京上班,晚上住回武漢。回不去就給父母打個影片電話問個好,也當見個面了。以前的過年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團圓難,但如今想團圓越來越容易了,替代方案那麼多,那團圓本身自然沒那麼重要了。
2、唯一的具體憧憬——團圓已經被科技替代,客觀來看,中間群體對過年往往只剩下了具體的恐懼。怕被孩子要紅包,怕被催婚、催孕,怕被問起工作...不數了,當代中間群體誰人不知其中三味..
3、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原子化社會衝擊學親社會的結果:古代中國的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和宗親生活在一起,血親不僅意味著血緣關係,更是你所有生活來源的保障和創造夥伴,在這種背景下,春節重不重要?但現在可不是這樣了。如果你是一個在城裡打拼多年終於買房的農村人,你或許還很顧念親情,很嚮往過年和宗親團圓,但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問問他逢年過節是更願意下鄉探親,還是和城裡的同學、朋友一起聚會?你的孩子是完全脫離血親宗族獨立成長的一代,血緣關係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稍微特殊點的身份關係,但依賴關係已經完全消失。
綜上所述:不管你承不承認、接不接受,所謂的“年味”終將隨著城市化的程序越來越淡,許多過年的習俗甚至不排除徹底成為傳說或者課本上的歷史故事。
-
4 # what瓦特掉了
1. 情感上的尷尬
逢年過節都要和一群半生不熟的親戚吃飯搞活動,在一起又沒有多少話講,甚至會覺得相當無聊,但是由於過節的原因又不得不在一起待著,就顯得格外的尷尬。
2. 冷靜的性格與熱鬧的氣氛不契合
吵鬧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家人不停的催你去買春聯,大張旗鼓地搞大掃除,有些地方還要找鄰居拜年……如果是不喜歡熱鬧的人就會覺得這些事情非常的多餘。
3. 家宴上親戚們富有侵略性的提問與攀比
催結婚、催買房……問你有沒有女朋友、去年收入有多少……攀比誰給小孩的紅包比較厚,這些問題真的都很難應付。
4. 規矩多
不到初幾不能剃頭、大早上起來拜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甚至不能說“笑死我了”這種帶個“死”字但並無惡意的話)。
回覆列表
想念小時候的過節
大人們張羅著做菜上菜 小的們就在外面玩煙花 大人們偶爾還出來幫忙點菸花
吃飯的時候大人們一桌 小朋友們一小桌..拿著飲料敬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 然後笑呵呵的收下了紅包..(然後再被我媽笑呵呵的拿走了!!!!)
吃完以後大人們就開始打麻將..小的看春晚 大了一點 就集體出門通宵上網或其他娛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