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蓬山不遠

    再好的感情,在歷經劫難、共赴柴米之後,能夠相看兩不厭的,真的少之又少。

    歷經劫難之後,曾經共患難的愛並不是終身保修。

    兩個人的感情,在不同的境遇中會生不同的變化。歷經劫難時,兩個人生活的焦點一致向外,目標是一起度過這場劫難。這時候好的感情就是不離不棄,兩人同心。在一起並肩奮鬥的過程中,惺惺相惜,互相守護,互相扶持。而當這個困難被解決掉時,這種感情就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人們常說“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歷經劫難,生活趨於平穩,兩個人的焦點開始轉移,生活目標開始不一致。生活中矛盾必然增多。這時候如果不能夠協調好雙方的關係,只會互相生厭了。

    我的一個堂叔,年輕時和人合夥做生意,結果沒有經驗被對方把本錢都騙走了。那時他剛剛結婚,堂嬸沒有責怪他,而是和他一起白手起家,起早貪黑,創下一翻事業。他非常感激堂嬸,逢人必說要不是自己老婆,自己現在都不知道在哪。堂嬸聽了總是笑著打他的肩膀,而他順勢握住她的手,深情地說以後一定要讓她過最好的日子。後來堂叔繼續打拼,很快開了連鎖公司。而堂嬸就安心在家,照顧老人孩子。後來的事情就是老一套的劇情了。堂叔有了錢,很快就小三小四不斷了。堂嬸從最開始的不甘、哭鬧、掙扎,到後來的心灰意冷。雖然最後沒有離婚,卻也是各過各的了。

    我們的愛,在柴米油鹽的消磨中,蒙上歲月的風塵。

    愛情來臨時,一切都不是問題。兩個相愛的人,不用操心現實生活中種種瑣碎的事情,當然怎樣都是美好的。可是結婚之後,所有飄浮在空中的美好,都要落到塵埃裡,陽春白雪的憧憬變成下里巴人的世俗。在現實生活的磨合中,雙方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既做真實的自己,又能夠不讓對方受委屈,兩個人最好還能一起成長、成熟,保持在對方眼裡最初的樣子,自然能夠相看兩不厭。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是我的鄰居。人到中年,仍然能夠看出年輕時面容姣好,為人又溫柔賢淑。她的丈夫很有才氣,詩文俱佳。原本感情很好,結了婚生了孩子後,矛盾越來越多,常常吵架,也不怕別人聽到。男的說女方變了,原本單純善良,卻變得勢利庸俗。女的怪男方不照顧家庭,不幫忙家務,又不能多掙錢。雙方看對方都是當初瞎了眼才會跟你。最後人到中年居然離婚了。老師離婚後,心情一直不好,後來得了抑鬱症。她的老公很後悔,經常來看她,她卻不讓他進門。每次他都呆立在門前的大樹下,抬頭看著家裡的窗子,卻始終也不能等到她的諒解。兩個曾經那麼相愛的人,如今形同陌路,連見都不想見了呢。

    其實,感情的這些變化是符合人性的,逝去的愛,我不強求。

    首先幸福感是會遞減的,就像你剛買部手機,往往愛不釋手,生怕磕了碰了花了。用久了之後,就摔地上都不帶心疼的。其次,人總是喜新厭舊的,“世上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再美的風景也有看膩的一天,人也一樣。再次,人也是會變的,當初愛的那個人,隨著世事的變遷,會慢慢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許就是你不愛的樣子了。在經歷最初的激情之後,曾經相愛的兩個人更多的是靠理性靠責任感靠對自身的道德約束來維持了。而這對普通世人來說,是比較高的要求。所以我說再好的感情,在渡過劫難和柴米油鹽之後,真的很難做到相看兩不厭了。

    不過不管怎樣,還是要修煉自我,相信愛情,相信未來可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齡剩女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