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家社群
-
2 # 抹茶與天晴
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改變課程的包裝或者升級課程。
例如:以前3000元的課程,現在老學員可以透過升級課程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500元,就能享受4000
元的課程,透過這種方式雖然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漲了500元,顧客不但不會排斥還覺得自己賺了。
2、將課程的價格分割。
例如:你可以讓老學員先支付一半的課時費,不用一次性讓家長交完所有的費用,可以在課程上完一半
的情況下,再讓家長支付剩下的費用,這時家長們換機構的意願也就小多了。九方招生團隊解答供參考
哦。
想要優雅地漲價?那這樣的漲價得先滿足三個條件:
學校自身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價格符合當地行業情況和經濟水平;能為客戶所接受。對於第一點和第二點,學校管理者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操作,至於第三點,這更是保持“優雅”的關鍵,畢竟如果客戶為漲價鬧起退費來,這場面,怎麼看也優雅不起來啊……
言歸正傳,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優雅漲價,讓客戶更容易接受?
考察客戶需求和市場環境:漲價必須符合市場,如果超過當地的消費能力,那麼漲價就是不具備可行性的,另外,客戶的心理、需求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果突然漲價且超出其接受範圍,就可能造成一定的經營危機。準備好相應的產品、服務:要讓顧客接受漲價,就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讓客戶覺得物有所值,所以最好要提供充分的漲價理由,比如課程升級。即便沒有實際的、真正的升級,也最好做出一定的調整,並且加以包裝(切忌誇張)。設定漲價緩衝期:不能突然宣佈漲價,而是可以給一個週期作為緩衝期,在這期間,學校可以將“漲價”這個概念以“升級”“成長”等正面意義的概念來替代,做為一次活動、傳播的主題,以情動人,給老客戶一定的回饋,並且利用緩衝期招徠更多的新客戶。這裡再另外推薦幾個常見的漲價技巧:
變相漲價法這種方法又叫拆分漲價法。有點類似障眼法,把家長的注意力吸引到總收費方面,而對於課程單價即具體課時不太留意,給人一種不升反降的錯覺。
舉例:某小縣城一家拉丁舞培訓中心,從去年寒假開始,課程收費由每課時(1.5小時兩節課)20元升價至25元,該機構採用了一種明降暗升的漲價策略,即透過縮減課時來降低總收費,比如寒假班由30個課時調整為20個課時,每期總收費也由600元相應降為500元。不注意看的家長還以為學費便宜了,實際上是漲價了,但這漲價也是漲的不著痕跡,還給人一種更優惠的錯覺。
除了適當減少課時數,另一種辦法是透過縮短課時的時間,比如由原來的2小時/課時,縮減為1.5小時/課時,相應的降低教師的人力成本。
增加服務法在漲價時,在調整價格的同時,要強調服務專案和品質的提升,家長在接受增值服務的同時,也更容易接受收費上調的事實。
舉例:由於物價與成本的上升,某託管班對收費作出了調整,每個月由原來的400元上調至500元。與此同時,增加了晚上免費輔導孩子作業的服務專案,得到了家長的普遍理解和認可。
捆綁課程法將類似的課程進行搭配銷售,反消費者預設心理而行之,透過提高整個搭配課程的總價,來掩蓋其中某一門課程漲價的事實,以達到提高邊際利潤的目的。
舉例:某語文課程由原價每月480元提價到600元,那麼連報兩個月,可以贈送一個月的作文輔導課程,類似於“買二送一”。也可考慮長短班結合,比如報讀寒假補習班贈送明年春季班的課程優惠券。在給出家長適當優惠的同時,引導家長逐步接受即將漲價的既定事實,並製造一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