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入手一件良渚獸面紋佩,泔黃色,不透明。沁層分明,皮殼爆老,孔道自然。但貼身佩帶半月餘後,顏色變紅,微透光。網查說良渚盤變會變紅,故宮、臺北館藏有盤變成紅色的良渚。請問良渚玉器為何會變紅?誰有盤變後的良渚照片提供參考?盤紅後對價值有什麼影響?
29
回覆列表
  • 1 # 風雲說收藏

    你好謝謝邀請。你的這塊玉器雖然樣式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但很多地方並不對。首先是玉質並不像江浙一帶的地方透閃石,鈣化層也是明顯的人為痕跡,陰線比較死板,不是手工刻畫的,另外外形的扇形也不符合良渚文化的習慣。至於高古玉盤玩一般不會變色,只會變得越來越潤澤,鈣化層也會逐漸消失。

    一般觀察良渚玉的真偽,主要看以下三個部分:一:刀痕很淺,有的已呈模糊狀,有的甚至被磨平了。我想,這主要是因為良渚玉琮的質地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玉,其硬度遠低於玉的莫氏6.5度,所以線紋模糊不清是必然的。相反,下面的這件現代仿品線紋很清晰整齊,這就不具備與真品相彷彿的質地特徵。

    二:眼睛中間的眼珠,真品是用竹製的空心鑽在低轉速的動力下磨成,所以圓的內外壁都不規則;仿品是用高轉速的金屬空心鑽磨製的,所以圓的內外壁很規矩。有人說,這不足以構成鑑定依據,因為造假者也能使用低轉速的鑽管仿製呀!我說基本上不可能。原因在於這種仿製需要投人更大的時間成本。

    三:透過對眼部的區域性放大,可以觀察到,真品的用刀軌跡呈現出的是一種澀勢, 線條不規範,兩條細陰線所擠出的陽線粗細、深淺、斷續不定,而新品給我們的感覺正好相反,線條清晰可見, 一氣呵成。這種差別完全取決於琢玉工具運轉速度的快慢,分別代表了不同時代的工藝水平。

    觀察良渚玉器的真偽,上面所講的是幾種很重要的觀察方法,千萬別對照著博物館所藏的精品照片來樹立判斷標準,那種水平的藏品,一般不會出現在交易環境之中,即使有,價位也絕非般收藏實力者所能望其項背。目前高古玉收藏仿品太多,可以從一些粗糙的小件開始,這些小件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高度注意,所以比較容易收藏。

  • 2 # 華美的袍2

    (各類半圓型玉璜)

    再次,關於您所說陰線死板,非手工痕的問題,因為問答只能發三張圖,所以我再將5倍放大細節圖附上,證明為手工刻痕。 至於您說的高古玉盤玩一般不會變色之說,大致因為館藏文物不允許觸控,民間高古玉又不被認可的緣故。我建議您查一下故宮和臺北博物館的資料,良渚玉器盤變會變紅是有史料依據的。大英博物館也有盤變成紅色的良渚玉器。 (10倍放大可見手工刻痕明顯,眼部有反覆刻劃痕)

    我這樣說,並不是為了說我這件一定是真的,只為理論與實際能結合的更好。愛護古玉,不讓任何一塊真古玉埋沒、損毀也是我們愛玉人的責任。 再次對您表示感謝,也希望得到您進一步指點。

    附部分館藏紅色良渚玉器,供大家欣賞。

  • 3 # 養玉

    2、您發的幾張圖片來看,應該不是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但是玉料是老料,因此盤玩後,也會變紅,但不能因此判斷是真品。真品古玉,需要從料、工、形、紋、沁色、包漿六個方面綜合判斷,全真為真,一偽俱偽。

    3、真品良渚文化的工痕,是徒手刻劃而成,工藝流暢,毫無呆板阻滯之嫌,是現代很難企及的藝術水準。圖片的工痕,稍顯呆板刻意,機器工的可能性很大。

  • 4 # 謝亞鐵

    看過盤玩變紅的,但這類東西甚可疑,真良渚玉器大多骨白化嚴重,長期在石灰鹼性土壤,很多已失去玉原有硬度及結構(個人認為良渚玉器原玉本質硬度應在5度以上玉)…盤玩變色是可能,變回紅色或這玉質感是不可能的…傳世品或變成瓷白,但極少見

  • 5 # 中智128

    我有良渚玉器盤玩變化的全程照片,盤玩前,以及盤玩過程的照片,但時間沒有那麼長,一天就會有變化,不得不讓你不相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紅為啥用水泡一下就油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