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汀葞央央
-
2 # 一成
這個問題我收藏一陣了,一直只有四個人回答。看來這問題還真有些難度。今天出去拍了幾張能說明光比的照片,我也來試試吧。
光比,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反差。反差的大小是相比較而言,也沒有個絕對的標準。
還是看圖說事吧。下圖
亮部和暗部相差比較多。 於是這是大光比,高反差照片。
下圖
亮部和暗部相差較小。 於是可視為小光比,低反差照片。
下面,我用一張照片來說明
這是一張光比較大的照片,咱們把照片分解一下看看。
拿出上一張照片的下半部分,雖然看上去比較亮,但因為明暗差別並不大,所以也是小光比,低反差照片。
那麼光比如何計量呢?咱們還拿照片說事。
上面那個場景,我分別拍了二張。附引數小圖,對比一下就明白了。
下面,把二張照片拍攝引數對比一下。
除了快門速度變化之外,其它引數完全沒變。前一張是15分之一秒。
後一張是320分之一秒。15和320中間差了四級半的快門速度。
那麼,象上圖這樣一個場景拍下來,其光比就是1: 4.5左右。
細心的朋友有疑問了,引數怎麼變了呢?哈。那肯定是要變的。除了感光度沒變,其它的全變了。象這樣大光比的場景,想把明暗都表現出來,那肯定要變的。
今天拍的這幾張照片,只是用來說明光比的問題。
至於瞭解光比對攝影有什麼好處?光比又如何控制?等出現類似問題之後,本人再做解答。
題主好,
通俗一點說,就是畫面亮的區域的亮度值比上暗部的亮度值。
比方說,假如一張圖片亮部的亮度是7EV,暗部的亮度是-3EV,那麼這張圖的動態範圍就達到了10EV,意味著光比是很大的,為5:1
這個時候就需要至少達到了十檔寬容度的相機才能完整記錄亮部與暗部的細節。
典型的大光比場景,比如日出日落。
以前膠片時代是無法想象能完好拍攝日出日落的,進入數碼時代後,隨著機器的寬容度越來越高,機器能漸漸適應部分大光比場合,攝影師又藉助其他方法對抗光比。
1:使用漸變鏡、搖黑卡。
漸變鏡可以有效壓低天空的過亮,從而使光比降下來。
但是漸變鏡的漸變層是規則的,容易誤傷不規則的天空地面交接處。而且濾鏡還會損傷鏡頭的抗眩光能力。。
搖黑卡在大陸已經不常見了,要是在國外拍攝看到有搖黑卡的,多數都是臺灣攝影師。
攝影師藉助搖黑卡比較容易控制畫面區域性,但是搖黑卡這項技術不容易掌握度,效果容易欠缺或者超過。
2:補光,通常用在拍攝人像上面,補光的道具比如各種燈、反光板等等。
優點是能控制補光的量,缺點是補光的色溫一般和環境光色溫不協調,且遠距離補光就沒什麼效果了。
3:包圍曝光,常用來拍攝風光。透過拍攝欠曝光、正常、過曝光的照片,將三者合成在一起,造就一張高寬容度的照片。包圍曝光是比較精確的一種手法了,但合成的不好畫面中會有假亮。
希望對您有幫助噢!
點進頭像可以看到更多回答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