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大飛熊騎士

    宋繼承了唐的三省六部制,但是不同的是不再以三省長官為自然宰相,主要還是由皇帝任命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又以“參知政事”為副宰相,來分相權。

    (最初的三省六部制)

    到了元豐改制,由尚書省的副手左右僕射為左右相,說明一點三省正長官在宋朝時為虛職,不常設。所以,左僕射又兼任門下侍郎,兼管門下省。右僕射兼任中書侍郎,兼管中書省。這時期,左尊右卑,名義上左相要尊貴一些,但是從權重上,右相的中書省要重一些。

    (宋元到明初的中書省權重越來越大)

    宋朝的官職的動盪和混亂,除了皇權的集中和官職體系龐大外,還有三省六部制發展過程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

    南宋時期更是如此,宋高宗建立之初,百廢待興,所以宰相制度和宋初一樣。孝宗繼位後,再次改制,把三省合為一省,三省權重徹底歸到中書省,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制和中書省,才徹底消亡。

    (明廢宰相後,君權更集中)

    孝宗的乾道改制後,門下歸入中書省,尚書省因為在唐朝時,就是權重最大的部門,早就被“名存實亡”了。所以,這時候的左右丞相主管中書省事務,並且包括了原屬尚書省的六部事務,以左尊右卑來說,自然還是左丞相要尊貴一些。

  • 2 # 文史獸

    左相位尊,右相權重。

    南宋的左右丞相制度承襲自宋初。歷史發展到宋初時,三省制已有合併之勢,原來的職權劃分“中書出令,門下封駁,尚書受而行之”,中書門下合併為一個決策機構,尚書省則單純為執行機構。所以宋初的宰相一般會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以昭文館、使館、集賢殿大學士銜區別首相、次相和三相的次序(有三相的情況很少)。

    到了神宗改制,三省權力開始變得“名實相副”。也就是說,除了三省最高長官因為位置太高而照例虛設外,三省的二把手逐漸掌握本部門的權力。這種基礎架構一直延續至宋朝滅亡。只不過三省長官的頭銜,又經過了幾次變更。

    神宗改制時,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左右僕射是尚書省的二把手,尚書令虛設;門下侍郎是門下省二把手,侍中虛設;中書侍郎是中書省二把手,中書令虛設)。宋初時,曾有過幾位侍中(範質、趙普等),神宗改制後,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的職權,是為首相。

    徽宗時,改太宰兼門下侍郎、少宰兼中書侍郎為左右丞相,這種只是換湯不換藥。徽宗退位後,欽宗又改回了原來的建制。

    靖康之變發生後,南宋初建,戰火連天,為了提高行政效率,門下省和中書省再次合併,以左僕射、右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右丞相。孝宗時,直接改為左丞相、右丞相。

    那麼,左右丞相誰權力更大呢?從前面簡單的梳理中,其實不難看出。左丞相一般行尚書省+門下省的職權,門下省是幹什麼的?稽核詔書。右丞相則是尚書省+中書省的職權,中書省是幹什麼的?擬定詔書。顯然,中書省的實權是最大的。部門都合併了,決策都是現場討論出來的,很多時候當堂就決定了,那麼門下省的稽核權還有什麼作用呢?簽名蓋印而已了。

    所以,至南宋,權歸右相逐漸形成常態。這也是當年秦檜爭權架空左相的套路(推薦他的競爭對手升職去當左相,自己則任右相掌握實權),也是南宋中後期相權膨脹、權相輩出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痴迷於數學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