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木工程參考

    是的,作為曾經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馬力,建築行業為中國二十世紀末乃至現今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以機械行業為代表的工業則在建國初期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第三產業的建築業和第二產業的機械業,在新中國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富強文明的工業大國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但是,伴隨著網際網路、智慧網等一系列資訊化、智慧化興起併產生巨大的生產力。原來傳統的第二產業機械業和第三產業建築業等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而第一產業的農業早已在上世紀就把核心C位讓渡給了第二產業的機械業和建築業。俗話說,蒼天何曾饒過誰,風水輪流轉,現在是到了建築業和機械業交接C位給以資訊產業為代表的第四產業了的時候。所以,我們姑且也可以把機械業和建築業稱之為“夕陽產業”了。

    尤其是建築業,曾經的“四萬億”基建給了我們足夠的發展空間,塑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雖然建築業給了我們曾經的輝煌,但是也給了我們警示長鳴。過度的透支國名經濟,可能就會變成飲鴆止渴。所以,自2014年左右開始,政府就可是著手去房地產化,很多以前嚴重依賴地產的土地財政開始另謀出路逐步降低“賣地”財產所佔有的比重。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出路和希望。地總有賣完的一天,不能坐吃山空吧!

    而機械業呢,其實在建築業蓬勃發展的那個時期就已經走向了下坡路,很多重工業在上世紀末開始就湧現了大量的倒閉潮。很多國營廠子都破產、出賣或者重組了。作為典型的東北重工業基地從曾經的輝煌走向破落就略見一斑,哪怕中央曾經要振興東北也最終沒能力挽狂瀾,畢竟,時代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

    以地產為代表的建築業其實現金的處境也類似於曾經以機械業為代表的重工業。

    時代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只能順勢而為。歷史的巨輪最終都是要以先進取代落後。

    建築業作為一個重體力勞動的行業,堪比曾經的農業。有所區別的是,建築人所獲得的勞動報酬遠高於從事農業的報酬,可以說報酬大抵上與付出的汗水相當。而曾經的小作坊式的農業則是出了再多的汗水也只能換來勉強的溫飽。所以,廣大的農村都成了空村,凡是能出去幹活的青壯年基本都沒有留在農村了。

    但是,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所謂的九零後基本也不再願意去工地了,寧願去工廠也好,畢竟衣服還算是乾淨的,也不需要暴曬。畢竟,九零後們還缺失那種七零後八零後的責任感,他們大都不是吃過任何苦的那一代,未曾體味到生活的種種艱辛,所以大多都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那種思維,得過且過。

    現在的工地,你基本看不到20出頭的年輕人了。哪怕工資一天三百五百,也沒有年輕人願意來吃這個苦了,因為對於含著糖長大的90後門,他們從來就沒層接觸過這麼樣的苦累。現在的年輕人甚至都不願意去工廠了,因為他們嫌棄工資太低。所以,工廠裡的年輕人也是日益減少。

    現在的年輕人,更多的願意去學計算機去搞網際網路,或者去創業做銷售。其實這也沒有什麼錯,畢竟敢闖敢創也不是一個壞現象。只要不是眼高手低就可以。

    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思維相對更加開放,雖然他們不願意吃體力上的苦,但是他們的精神還是不懶。

    作為曾經熱火朝天的機械業和建築業已經走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可能,榮光只屬於過去了。一個時代要翻篇了。

    或許,年輕人的選擇也代表著時代發展的一個趨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拍該怎麼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