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間軸

    先回答問題。

    楚漢戰爭夜不是一直在楚國打的,主要是在滎陽成皋南陽大三角打的。

    其實對項羽的戰鬥力無限的被吹捧,對劉邦的無賴本性的定位,都是偏見!公元前205年初,劉邦東出爭霸天下,5月份就佔領了彭城,這叫什麼事啊!

    彭越在秦末大起義的時候,拉攏了幾百人的隊伍,劉邦投靠項梁時,兩個人就有了交情,但是項羽分封的時候,發展到上萬人的彭越,卻被項羽無視,無依無靠、無名無分的彭越好不尷尬,劉邦在還定三秦之前,派人送給了彭越一個將軍印,讓彭越進攻楚軍,項羽派蕭公角攻擊彭越,卻被彭越打敗。

    劉邦攻打彭城的時候,彭越有了三萬人的隊伍,因為彭越攻下了魏國的很多地方,劉邦封彭越為魏相,彭越表示很滿意——算是進去體制內了。

    項羽被阻擋在滎陽防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蕭何源源不斷的為劉邦補充兵源,韓信的迂迴包抄,劉邦自己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絕不認輸!

    項羽一邊和劉邦死磕,劉邦去哪他就去哪,剛打出點優勢出來,彭越就扯楚軍後腿,項羽就回軍攻打彭越,劉邦短時間又恢復了元氣,如此來來回回,項羽打的沒脾氣了,兩個訂了鴻溝之約。

    劉邦和項羽訂下鴻溝之約後,劉邦接回他的老婆老爹,翻臉不認人,攻擊楚軍沒商量,在固陵被項羽打敗,劉邦覺得必須聯合韓信哥彭越、英布,才能打敗項羽,就封了彭越為魏王,韓信為齊王,英布為淮南王,三個人都來勁了,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自殺,楚漢戰爭結束。

  • 2 # 莊蘇谷

    楚漢相爭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主要是發生在項羽的地盤。但是最長期的第二階段卻是在今天的河南,在項羽最初的分封中,既不屬於楚,也不屬於漢,而屬於河南王申陽。

    第一階段:劉邦東進

    公元前206年,劉邦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從巴蜀發兵,攻佔關中。次年,劉邦出關至洛陽,以為義帝報仇討逆為政治號召,聯合各路諸侯東進攻楚。

    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下項羽的都城彭城,在齊地平亂的項羽聞訊後緊急回師,以三萬精騎大破五十六萬聯軍。

    這一階段中,劉邦是主攻方,其進軍路線是今天的陝西(從漢中到關中)——河南(至洛陽號召諸侯伐楚)——江蘇(攻下彭城隨即被項羽擊敗)。

    項羽是還擊方,其進軍路線是今天的山東(至北海追殺齊軍)——江蘇(還軍彭城大破劉邦)。

    第二階段:楚漢相持

    劉邦彭城戰敗後一路逃竄,項羽緊追不捨。此後劉邦得到呂后兄長的兵馬以及蕭何從關中發來的援兵,軍勢復振,在滎陽以南打敗楚軍,阻止了項羽西進。

    至此,楚漢兩軍進入長期相持階段。項羽攻勢凶猛,一度攻破滎陽,但又被退到成皋的漢軍所阻止。好不容易攻破成皋,又被彭越在後方偷襲不得已回軍,成皋又被劉邦奪回。

    總而言之,狹義上的楚漢相爭,其實就是劉邦、項羽兩大集團長期在滎陽——成皋一線的相持和爭奪。

    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為什麼偏偏是滎陽——成皋一線呢?

    原因有二。

    一是地理因素。

    滎陽,今屬河南省鄭州市,地處黃河中下游分界處,西望洛陽,北瀕黃河,交通十分便利。成皋在滎陽西北,是洛陽東邊門戶,地勢較滎陽更加險要,此處還有個響亮的名字——虎牢關。

    若項羽攻佔滎陽——成皋一線,就可以進駐洛陽,如當初的周天子一樣號令天下,劉邦最好的結局就只有退回關中,據函谷關而自守了。

    二是糧食因素

    在滎陽——成皋之間,有著秦朝留下來的最大糧倉——敖倉。

    換言之,誰控制了滎陽成皋一線,誰就能佔據敖倉,就不必為軍糧擔憂,進而可以佔據戰爭的主動權。

    以上,就是楚漢雙方反覆在滎陽成皋之間拉鋸相持的祕密。

    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

    漢王則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

    第三階段:垓下決戰

    楚漢雙方反覆在滎陽成皋一線拉鋸,劉邦有敖倉之糧,又得到關中蕭何源源不斷的兵源輸送,而項羽的後方卻反覆受到彭越的騷擾。隨著韓信攻破北方韓魏趙齊諸國,戰爭的天平已經傾向於劉邦,項羽不得已和劉邦議和。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

    隨後劉邦毀約,在垓下聯合韓信、彭越,以絕對優勢兵力擊破楚軍,建立了大漢王朝。

  • 3 # 三思彧

    等到項羽真正打到漢中,劉邦必死無疑,劉邦會困死再那裡。

    當年項羽吧劉邦封再那裡,就是想就把你永遠呆在那個難進難出的地方等死。

    所以劉邦一方必須要先下手為強,自己走出來打仗,這個後來諸葛亮一樣,一旦呆在裡面,就會在那天府之國消耗鬥志。再也出不來了。

    所以楚漢戰爭,肯定是劉邦打到項羽的地方,這才是劉邦張良蕭何韓信乾的事情!

    項羽根本不可能打到劉邦的地方,因為既然他在後期有這個心,那他在前期就會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

    項羽就是項羽,劉邦就是劉邦。

    從一開始,成敗就定了。但因為在那戰爭年代,項羽實在人格魅力太高大,又是英雄自刎的那種讓後世憐惜的形象,加上劉邦太無賴的形象對比,後世才大多同情項羽。

    其實在玩政治頭腦方面,項羽真不夠劉邦玩的。

    項羽思想落後,還想回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邦國時代,劉邦往前看,肯定了秦始皇的帝國制度,所以,楚漢戰爭於情於理歷史也會選擇劉邦。

  • 4 # 沉睡的天堂

    楚漢之爭是劉邦與項羽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爭奪天下的戰爭,歷時四年。——春秋戰國以來的楚國,的確是讓秦國給滅了。

    秦國末年,陳勝吳廣帶頭鬧起義,天下大亂,陳勝後來建號“張楚”,自稱“陳王”。不久兵敗被殺。這時候各國後代都紛紛建立國家,其實就是虛張聲勢,都是自稱的,比如今天山東的齊國王、河北的趙國等等,要麼是故國後代,要麼是流落當地的豪傑——與原來封國有關的其實並不多,有的什麼也不是,建立故國,只是為了給自己增加政治資歷,使人民響應自己。

    項羽和他叔叔項梁,是楚國故將項燕的後代,他們在吳起義後,為了增加聲望,搜尋到故楚國國王的後裔——楚懷王的孫子,叫“心”,這個心現在是個窮孩子,正在放羊,項梁和項羽為了得到大家的擁護,就擁戴“心”為“楚國”國王,並且讓心沿襲他爺爺的諡號,也叫“楚懷王”,項梁死後,項羽就是這個“楚國”的實際軍事總督。

    公元前206年春季,項羽尊楚王羋心為義帝,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並大批封王。被封王的物件,包括原有起義的諸侯國王、跟隨項羽征戰的將軍以及投降項羽的秦國降將。按照最初的約定,劉邦作為最先攻入咸陽的人,應該毫無爭議的被封為“關中王”,但項羽由於內心嫉恨劉邦比他先一步攻入關中,搶了自己的風頭,於是將劉邦封封為“漢王”——封到了偏遠的巴蜀之地,遠離中原。

    並把秦國項將封到關中,以陰塞劉邦出來。不只是對劉邦如此,項羽封王的標準並非按照各人的功勞大小,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誰和項羽關係好,封國的地盤就大,富裕程度就高。凡是平時和項羽關係不好的,統統被封到了偏遠的地方。—— 當初各起義軍聯合起兵討秦,齊趙燕韓都各自派出軍隊幫助項羽,項羽在分封的時候,竟然將各國派出的將軍扶持成了封國的大王,將原來的大王驅逐出領地轉封到邊遠的地區做諸侯大王。

    懾於當時項羽強大的軍事力量,雖然很多人心中並不服項羽的安排,但只好暫時採取忍讓的態度。劉邦接受了蕭何的建議,決定韜光養晦,踏上了西去巴蜀的道路,又聽從了張良的計策,將一路上經過的棧道焚燬,一則向項羽顯示永不踏足中原的決心,二則防止項羽突然變卦派兵追殺。

    有大志的劉邦就不服,因為他被封到漢中,就是秦嶺的南邊,十分偏遠,這樣就不好出山與項羽爭奪天下。但是野心不死的劉邦,用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取關中,積極進犯關東。後來項羽更是暗殺了楚懷王孫心,成為實際的皇帝——劉邦的漢國與項羽的楚國,就成了當時最大的兩個敵對勢力。

    所以,你問的,秦滅楚後,仍然會有“楚漢之爭”這樣的題目。其實,楚國滅亡後,楚國仍然存在——有項梁項羽楚懷王的楚國。項羽的楚國被劉邦滅後,楚國仍然存在——劉邦又封韓信為楚國國王。韓信由楚王被貶為淮陰侯,楚國仍然存在——劉邦又封劉交為楚王。——王爵變成侯爵,(皇帝特等,王一等爵,侯二等爵)。

  • 5 # 萬居青陽

    自從楚霸王項羽一把火將秦王宮燒為灰燼後,秦朝也就徹底的滅亡了,義帝當時承諾先入關中者王,作為諸侯中實力最弱的劉邦率先進入咸陽,可見劉邦的野心與能力,而作為諸侯中實力最強的項羽,卻私自撕毀協議, 自己主持分封十八路諸侯,將劉邦分封到最偏僻貧瘠的巴蜀地區,其他諸侯也是個各懷鬼胎,由於懼怕楚霸王,當時也不好發作,而作為志在天下的劉邦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就在韓信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後,楚漢之爭正式拉開了帷幕。其實從項羽當時分封諸侯來看,也就能看出來項羽還是想延續周朝的分封制,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秦滅六國時也就註定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再加上項羽本人性格上的缺陷,這也為項羽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就在項羽分封諸侯一年後,齊地率先就發生了叛亂,接著就是各地諸侯紛亂四起,項羽忙著各地平叛,而劉邦靠著帳下人才濟濟,西出巴蜀,項羽一直擔任的是滅火隊長,而劉邦一直是主動進攻,所以說楚漢之爭一直都是在楚國地盤上打,而不是在漢王的地盤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巴蜀之地本身就是易守難攻,項羽最初的目的只是將劉邦壓制在巴蜀,再加上自高自大,完全不將劉邦放在眼裡,所以導致劉邦以弱勝強反敗為勝。

  • 6 # Mr君故

    我認為這與項羽在分封諸侯時所做的決策有關。

    項羽“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位置偏西南,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位置偏東南。西楚與漢國,本是“風牛馬不相及”,卻沒想到劉邦很快滅掉遏制劉邦的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而項羽因深陷諸侯反叛之中,無力討伐劉邦,導致楚漢戰爭的主戰場在東方,而不是劉邦所在的西方。

    造成這個原因的,主要是項羽所做的兩個決定。

    第一點是,項羽“徙懷王而殺之”

    楚懷王本是天下共主,也算是項梁、項羽二人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先前,宋義、項羽北上救趙,劉邦率兵西進,楚懷王與諸將立約“先入關中者王之”。最終劉邦率先攻入關中,滅掉秦朝,而後項羽才來到關中。項羽認為,如果不是自己在河北打敗了秦軍主力,劉邦焉能滅秦?進入關中後,又有流言說劉邦要稱王,項羽對劉邦更加不滿。項羽去請示楚懷王怎麼辦,楚懷王卻說“如約。”這當然引起項羽的不滿,他不僅沒有封劉邦為關中王,還將楚懷王遷到了長沙彬縣,暗中讓衡山王、臨江王殺掉懷王。

    這一舉動給了劉邦以口實,並遣使告諸侯說:“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殺放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劉邦出師有名,諸侯皆響應。此次出兵,劉邦合五路諸侯,兵56萬,討伐項羽,攻破彭城。雖然後來項羽取得彭城之戰的勝利,但是一場大風沙止住了楚軍的攻勢。劉邦也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繼續對抗項羽,此後幾年一直與項羽對峙在滎陽附近,項羽也無法西進攻滅劉邦。

    項羽分封的原則就是跟自己關係好的分封到比較好的位置,而與關係不好的則封到偏遠的位置或者不封。像劉邦就是被封到了西南的漢中、巴蜀。另外項羽三分齊地:立田巿(fú)為膠東王,田安為濟北王,田都為齊王,而多次負於項梁的田榮,沒有得到任何封賞,這為日後的齊地叛亂埋下了隱患。還有,項羽將原來的趙王歇,遷到偏遠的代地,改為代王,而讓張耳在趙地稱王,為常山王,更有甚者,項羽不讓韓王成回自己的封地,反而殺了他。

    陳餘也不滿張耳為王,聯合田榮、代王歇一起攻打張耳,張耳出走到漢國,代王歇重新為趙王。

    此後,項羽深陷齊地的戰亂之中,即使劉邦56萬大軍攻入彭城,自己也不能全身而退,只得以三萬兵回援彭城。齊、趙兩個大國,都背叛了項羽,項羽根本無法全力對付劉邦。而到了後來,劉邦讓韓信先後滅魏、趙、燕、齊,項羽已經從優勢轉為絕對劣勢,無法再將戰場推到西邊。

    綜上所述,可以說楚漢戰爭戰場多在楚地的原因是主要是項羽“徙懷王而殺之”與分封不當,諸侯反叛造成的。

  • 7 # 千年歷史千面遊

    沒有一直在楚國的底盤,最早雙方開戰是在關中地區,然後才往河南河北方向移動,最後才來到楚國的地盤上,如果劉邦一直在漢中呆著,雙方也不用打了

  • 8 # 萊恩校尉

    當時劉邦出蜀佔領關中之地時項羽沒有及時發兵討伐,而是被牽制在了齊地,等到項羽想要討伐劉邦時,劉邦已經出關了,之後的很多年項羽都無力殲滅劉邦在關外的主力部隊,因此也就一直沒有辦法挺進到關中之地,跑到劉邦的地盤上去作戰。

  • 9 # 妖火說歷史

    楚漢戰爭之所以一直在楚國的領土上進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劉邦最初開戰的時候,項羽正率領楚軍主力,在山東地區平叛。而劉邦出兵之後,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攻入楚國地盤,甚至拿下了楚國的首都。

    這個時候,項羽迅速率兵回援,雖然打垮了劉邦的主力,甚至差點直接幹掉劉邦。但是接下來,劉邦動員整個關中地區的所有力量,和項羽玩人海戰術,硬是把雙方的前線戰場,釘在了滎陽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鄭州一帶。

    就這樣,雙方在河南地區僵持了一年多以後,這期間韓信去北方打野,橫掃北方的幾個諸侯國。兩年之後,韓信更是直接殺到山東地區,從側面開始進攻項羽。到了這個時候,項羽自然就更沒能力反攻了,只能開始議和。

    而當雙方剛剛議和結束,項羽剛剛後撤的時候,劉邦就指揮大軍開始圍攻項羽。所以最終,項羽被劉邦圍在了垓下地區,最後只能落得一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簡單來梳理一下楚漢戰爭的整個過程。

    鴻門宴之後,項羽佔領了咸陽,成了所謂的西楚霸王。此後,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特意把劉邦封在了最便宜的漢中地區。同時,項羽還把秦朝那邊的三個投降將領,封在了關中地區。

    如此一來,劉邦想要走出漢中,就只剩下了兩條路:要麼進攻關中,去跟三位秦朝降將死磕;要麼取道荊襄,也就是後來三國時期劉備巔峰時期的地盤。但要走這條路,同樣也不容易,因為項羽為了防止劉邦走這條路,又把自己最得力的心腹共敖和英布,封在了這裡。

    所以,就藩漢中的劉邦,當時已經幾乎是一個死局。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劉邦當時都很難從漢中向外發展。最關鍵的是,漢中地區的物產相對貧瘠,根本不足以支援劉邦對外大規模征戰。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劉邦就藩漢中之後,項羽才會放心地去忙其他事情。而劉邦到了漢中之後,才會一度心灰意懶,再也沒有任何外出爭天下的心思。

    但是接下來,先後發生了兩個意外,徹底改變了一切。

    首先是項羽這邊。項羽暫時把劉邦封在漢中之後,覺得劉邦已經不足為懼了。相比劉邦,其他異姓諸侯王,地盤更大,管轄的人口更多,而且祖上也都是貴族,顯然對項羽威脅更大。恰在此時,山東地區出現叛亂,領頭恰好是當年齊國的後裔。對於這場叛亂,項羽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從當時的局面來看,山東地區的威脅,顯然要高於劉邦。

    所以,各大諸侯王就藩之後不久,隨著山東地區出現叛亂,項羽就開始帶著麾下的主力,去山東地區平叛,這直接導致項羽後方變得非常空虛。

    與此同時,劉邦這邊也出現了一個意外,那就是韓信的出現。韓信出現之後,很快幫劉邦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確定了先攻佔關中,然後再向東爭奪天下的戰略規劃。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劉邦依然不可怕。因為這個計劃執行起來,難度實在太高。

    當時漢中地區的資源,並不足以讓劉邦去長時間打消耗戰。而關中地區三位藩王所擁有的資源,又遠勝劉邦。也就是說,劉邦必須以一敵三,而且還得趁著項羽沒從山東回來,儘快解決掉關中三王,並且統一關中,徹底封死關中的大門,這才有機會真正和項羽爭奪天下。

    這個計劃的難度,顯然有點過高了。但問題是,韓信的軍事才華,卻讓這個計劃成為了現實。此後的幾個月裡,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突然率軍閃擊關中,以最快速度幹翻了三王當中的兩個。至於最強的章邯,則是同樣被漢軍暫時圍了起來,無法干擾劉邦東出。而劉邦也得以在最短時間內,封死整個關中地區,徹底擁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佔據了關中地區之後,接下來,劉邦就開始聯合其他搖擺不定的諸侯王,邀請大家一起去圍毆項羽。這些異姓王自然不會真想幫助劉邦,但卻都想打垮項羽,從項羽的地盤當中分好處。所以接下來,一個強大的反項羽聯盟,突然出現,然後大家開始一起集結軍隊,進攻項羽的地盤。

    項羽這邊,本來主力就已經被帶去了山東,自然擋不住聯軍的進攻。所以很快,項羽的地盤就開始全線淪陷,就連項羽的老窩彭城,都被劉邦打了下來。到了這個時候,項羽才終於回過神來,急忙率軍回援。

    雖然項羽的老窩被攻陷了,但楚軍的戰鬥力,確實比較驚人。所以項羽返回之後,很快就用兩萬多人,正面打垮了劉邦這邊的五十多萬聯軍。隨著聯軍慘敗,其他原本支援劉邦的諸侯王,也紛紛倒向了項羽。

    一時之間,劉邦已經顯出敗相,似乎已經離敗亡不遠了。

    但這個時候,劉邦之前佔領關中地區的好處,就徹底凸顯了出現。

    關中地區的戰爭資源,非常豐富,足以支援劉邦打消耗戰。另外,關中地區易守難攻,項羽想要攻入劉邦的老巢,難度要遠高於先剿滅劉邦的前線主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在雙方正面交戰過程當中,項羽一直沒有進攻劉邦的後方。不是因為項羽不想,而是因為項羽做不到。

    說白了,劉邦當時是佔了關中地區的地理優勢。

    與此同時,關中地區僅剩的章邯,也被徹底解決了。章邯被解決之後,整個關中地區如同鐵板一塊,自此之後,劉邦就可以專心對付項羽了。另外,到了這個時候,劉邦的另一個優勢就凸顯了出來。

    之前起義軍攻入關中的時候,劉邦入關的時候,是和大家約法三章,絲毫沒有擾民。而項羽入關之後,則是火燒咸陽,坑殺數十萬秦軍降卒,同時放任下面計程車兵洗劫關中。這就導致關中地區的百姓,基本上都支援劉邦,而且他們打心眼裡牴觸項羽,生怕項羽再次攻入關中。

    就這樣,劉邦同時佔據了地理和人和。到了這個時候,項羽在沒有解決劉邦的前線軍隊之前,再想攻入關中,已經不可能了。

    當然,以當時項羽麾下的強大軍力來說,正面擊潰劉邦,倒也不算難事。但就在這個時候,劉邦麾下的內政天才蕭何,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蕭何的治理下,整個關中地區,開始瘋狂地向前線進行支援,支援劉邦和項羽玩消耗戰。

    就這樣,在人海戰術的拖延下,項羽被硬生生擋在了滎陽地區。與此同時,劉邦又拉攏其他諸侯王,襲擾項羽的糧道和後方。這些襲擾,讓項羽疲於應付,所以最終,雙方的主力徹底僵持在了滎陽地區。

    仗打到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決定勝負的本該是雙方的戰爭資源,以及外交手段,看誰能得到更多諸侯王的支援。但就在這個時候,韓信又扭轉了局勢。在雙方僵持了一年多時間裡,韓信開始橫掃北方,一口氣打穿了山西、河北以及山東,連滅四個諸侯國。就這樣,在韓信的瘋狂打野下,戰爭的勝利天平,終於開始向劉邦傾斜。

    等到韓信徹底拿下山東之後,這時劉邦集團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所以接下來,項羽不得不主動提出議和,打算平分天下。但結果,雙方議和之後,劉邦果斷撕毀了和約,直接從背後進攻項羽。就這樣,在劉邦和韓信兩個方向的圍攻之下,項羽只能節節敗退,最後被打到了垓下。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下,項羽雖然勇武過人,但也沒有反擊的能力,最後只能自刎於烏江之畔了。

    這就是楚漢戰爭的整個過程。

    縱觀楚漢戰爭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最開始的時候,項羽率領主力進攻山東,而劉邦剛剛起兵。這個時候,如果項羽麾下有一個超強的軍事天才,能夠帶軍隊去增援關中的話,劉邦說不定就沒機會了。但問題是,項羽麾下恰好沒有這樣的機會。

    而等到項羽返回之後,劉邦已經徹底佔據了整個關中。以關中地區的地形優勢,再加上關中百姓對劉邦的支援,這個時候的項羽,就算想偷襲劉邦後方,也是無能為力。

    至於到了戰爭後期,隨著韓信在北方逐漸做大,這時項羽已經自顧不暇,自然就更沒能力進攻劉邦的地盤了。

    這就是楚漢戰爭當中,雙方為何一直都在項羽地盤打仗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發推再破紀錄?你覺得特朗普是否配當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