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的蝸牛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出現問題,父母會焦慮,說明這是負責任的父母。

    作為父母,責任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源於對孩子的愛。我能想到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

    1、擔心孩子,害怕孩子走上歧途。因為叛逆,孩子老是跟父母對著幹,父母又覺得自己的建議或行為是為孩子好,所以擔心孩子出差錯也是正常的。

    2、父母的掌控欲。孩子幼小的時候,是全然依賴父母的。父母也已經習慣掌控孩子的生活。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脫離父母的掌控,父母的不適應,引起焦慮。

    3、親子關係遭到破壞。孩子叛逆就意味著跟父母無法好好溝通,親子關係面臨考驗。在家裡,跟至親的人關係不和諧,總是起衝突,自己又無法解決。這樣的情況,換誰心裡也不會舒服。畢竟人都是嚮往幸福的。

  • 2 # 小微變變變

    父母對孩子有教導之責

    老話說了,子不教父之過,沒什麼比老來看到一個不成器的孩子更糟心的事了。“父母”兩字,有期限也有責任。在能行使父母“權威”的期限裡,務必要盡職把孩子的三觀教好。

    育兒焦慮困擾下的父母

    父母不是神,並非無所不能。孩子會犯錯,父母也會犯錯。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認真研習各種育兒知識,目的就是為了把娃養好,不說一定要成大器,但至少讓他身心健康地成長。所以時下有很多處於育兒焦慮狀態的父母們(應該也包括我),這讓我想起之前被批販賣知識焦慮的知識網紅們,我們研究討論那麼多的育兒知識,育兒指南,是否也有販賣育兒焦慮之導向?

    孩子的一切行為習之父母

    但是,“你是什麼樣的人遠比你對孩子做什麼重要。”學再多的育兒知識都抵不過你本身的人格魅力對孩子的影響。就比如你自己整天刷抖音玩手機遊戲,卻要孩子每天看書閱讀,你自己說話不算話,不守信,卻要求孩子說一是一,不能言而無信。你內心向陽,看到的是孩子積極向上的一面,對孩子的優秀言行加以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越發地優秀,反之,你負面情緒多,要求絕對的家長權威,看到的盡是孩子不如你心中標準的地方,你越批評打擊孩子,孩子越容易往你心中負面的“叛逆”形象走。

    所以,不要急著學什麼育兒指南,先靜心想想自己要在孩子心中樹一個怎樣的父母形象,然後朝著這方面去努力,先把自己端正了,再學技巧教娃,才是正理。

  • 3 # 心理服務工作者張元楊

    為什麼孩子出問題焦慮的是父母呢?答案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所謂的孩子的問題其實並非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而是父母自己的問題,所以父母才會焦慮。與其說是在為孩子的所謂的問題而焦慮,不如說是父母自己覺得孩子有問題而且是孩子的問題,父母因為自己看到的問題而焦慮。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是據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包括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大部分所謂的孩子問題,不論是叛逆、厭學、人際關係不良等問題的背後都可能與親子關係、父母夫妻關係的相處模式有關。你可以觀察周圍的家庭,但凡是家庭關係良好、親子關係融洽的家庭,孩子出問題的情況是很少的。孩子出問題,大多是因為自己某種心理需求在親子關係中得不到滿足,孩子又無力去改變父母,只能透過讓自己出問題的方式引起父母們的關注。

    所以,做父母的不是去焦慮孩子的問題,而是應該思考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是不是存在問題。父母改變一小步,孩子改變一大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帥氣的女孩子談戀愛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