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書中納香

    。。。。。。

    。。。。。。

    。。。。。。

    苦思許久,都沒發現我們家有什麼年味的物品,如果算得話,就是彩燈和紅燈籠吧,因為平時不會掛上?

    其他的,其實就跟平時差不多了,就是豐盛些,人多些。

    現在的生活,逐漸改善,過年的精神意義就需要凸現了,再從物質上,就很難找到一種與平時的差距。

    一家人吃吃聊聊,玩玩鬧鬧,好好聚聚,好好開心,身心放鬆,整理自己疲憊的內心,將自己的狀態調整。

    愉悅的玩耍,嘻戲,吃喝,簡單就是快樂。

    昨天看到了兩個孩子在一邊嘻戲,玩著水槍,瞬間整個人的心情都很好。

    過年,開心就好,代表了我們對今年的思緒,代表了我們對明年的整裝待發,又是新的開始,新的輪迴。

    我們的生活,又重生了一次。

  • 2 # 追求一句中的

    這麼些年,年味兒一年比一年淡,對年的期盼也一年比一年少。眼下還保持不變的,一是過年全家都在一起,一是把電視鎖定在Cctv 1上。

    在我的記憶中,六十年代過年似乎就是新衣服、打燈籠、備年貨、放炮竹、收拾房間貼春聯的大雜燴。那時候除夕夜,一大群孩子各家串,然後七仰八叉地睡在一起,初一早晨一塊兒吃餃子。除夕之夜,剁餃子陷兒的聲音會在凌晨此起彼落。

    七十年代末開始有了電視,不過還沒有春晚,年夜往往是聽著戲劇過年。那時還窮,放炮大都是二踢腳什麼的,響是足夠響,卻沒有太多的禮花。不過,各家的走動沒有以前頻繁了,孩子們基本都是守在自己的家中。

    八十年代,開始有了春晚,這個被詬病的節目在那時是超級誘人。這時候,大家就更不願意出門了。家裡反映過年的東西逐漸成為日常,或許能表達出一點兒意思的就是春聯、炮仗、和年夜飯了。啊,還有紅包,人們的手上剛有點兒錢,紅包就時興起來了!

    九十年代城市就開始限放爆竹了。那時候,大家大都住進了樓房,再不會去糊窗戶了,過節與平時並沒有多少差別,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爆竹了。市內不讓放,人們就除夕到郊區去,過了零點再回來。

    兩千年的時候,北京又放開了鞭炮的口子,不過限時限點。這一下子,將爆竹的心情又打掉了一半。如今過年,無論城區郊區,鞭炮聲都是有氣無力的,透著陽剛之氣不足。人們呆在家裡,就只有搓麻了。

    2010年代的特點是電子紅包和搶紅包,一家人在一個群中胡亂髮紅包搶紅包,連以往的紅紙包也不去買了。飯吃得無滋無味,電視看得無精打采,打麻將贏錢都打不起精神,只有上了年齡的老人熱心規劃著節後的旅遊節目。年,實在是越來越沒有味道了!

    唉,為了這無滋無味的春節,參與亂亂哄哄的春運,這投入產出真是沒的說啊!

  • 3 # 菲軒666

    鞭炮,春聯這些東西家家戶戶都有,即使在年味越來越淡的當今除了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炮竹,鞭炮春聯是農村家家戶戶過年的必需品!

  • 4 # 楊營雙節棍

    除夕夜新鮮物件沒有,有年味的還得是傳承下的老習俗才有年味。有河南老家,每年除夕夜都早早的吃過晚飯,然後就是各家各戶的串門拜年。到十二點左右是最為熱鬧的時候,各家各戶開始放鞭炮煙花,在河南農村,基本上沒有半夜的年夜飯。即使是除夕夜也基本上是大人小孩在外玩耍,看春晚是必備,但基本上電視開著,看不看另說。

  • 5 # 風來君相憶86

    到年除夕那一天,電視必須調到中央臺。貼窗花春聯。還有祭祖。包水餃。初一早上天不亮就出去拜年。長輩們會發紅包。年輕人從除夕晚上就在手機上搶紅包,發紅包。感覺,年味越來越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備孕葉酸吃了一個月就懷了,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