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沁恬
-
2 # 小五歪歪
首先判斷孩子是否冷,不是摸手腳!不是手腳奧!是脖子和後背。孩子越小,迴圈越慢。所以四肢末端的溫度都偏低,並不代表孩子冷
-
3 # 小殊來了
孩子的體質特殊,中樞神經發育不完全,調節體溫能力差,有時會造成手腳發涼,也因此很多人並不是太在意這個問題。
中醫裡講“肺主皮毛”,面板是人體最外層的組織,如外邪侵襲,常由皮毛而犯肺,從而出現惡寒、發熱、鼻塞、咳嗽,甚則氣喘等症侯。所以有時我們看孩子手涼這個問題也要多面性,手涼不完全是生理現象。
手的溫度應該是溫的,人的體溫差不多36度到37度,那我們用水的溫度比較就好理解了。
當孩子手涼時也不用過於擔心,先確定後頸後背是否涼,如果後背溫度偏溫,再看是否長時間段的涼,可以先幫孩子稍搭上件薄馬甲或襯衫,勤摸手的溫度,如果感覺回溫就脫掉,當然一定確定孩子的後頸後背沒有出汗。
我家北方,停暖氣這幾天孩子稍穿的少手就發涼,到中午溫度高點了就在減衣服,上幼兒園後我也經常為穿衣溫度掌握不好發愁,乾脆我就給他多穿幾件薄的,和老師溝通勤給孩子增減衣物。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適宜溫度,有的孩子從小涼慣了,就特別怕熱,像我家大寶小時怕凍著可能有些捂慣了,所以大點了就怕冷。
-
4 # 陌上花滿蹊
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完善末梢迴圈差,會出現衣物穿的不少,而手腳還是比較涼的現象,這時候如果按老年人要求的那樣,一直給嬰兒加衣物,顯然是不合適的。小嬰兒特別是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汗腺沒發育好,穿蓋過多會因為不能通過出汗散熱,熱量散發不出去而造成體溫升高,嚴重的造成“焐熱綜合徵”,會對大腦有不可逆的損傷。
那寶寶到底穿多少衣服合適呢?當然根據嬰兒大小及環境氣溫決定。小嬰兒活動量少,可以比大人多穿一點,但要注意手是溫熱或微涼就可以了。如果手心有汗,就說明穿多了。最好的辦法是摸下頸背部是溫熱的就好了。大些的嬰兒手腳不停亂動,活動量還是比較大的,大人抱著寶寶,又傳些熱量過去,這樣的寶寶和大人穿一樣多就行啦,當然是和爸爸一樣多,而不是和老人一樣。
-
5 # 小稚媽媽愛分享
小手涼,不代表孩子冷需要加衣服哦。
我家婆婆就是總摸孩子的手,小手一冷,就要給孩子加衣服,睡覺加被子。
可是很無奈,跟婆婆講了很多次要摸孩子脖子後面後背那塊面板,可婆婆總是認為自己摸手是正確的。心中很無奈。還好的是,婆婆一直很小心不給孩子穿太厚,蓋太厚,怕傷熱,所以孩子平時就會穿的比較少。
有一天,婆婆在小區裡碰見了一位媽媽,跟她聊起來這個話題,婆婆被告知摸脖子和後背才是測量孩子是否需要加衣服的標準。回家後,就開始給我上課啦,婆婆也是很可愛的老太太。
從科學角度來講,因為小寶寶手腳末端的血液迴圈發育不完善,所導致有時候衣服雖然穿了很多,但是手腳卻稍微有點涼。但實際上,寶寶的中心溫度並不低。所以媽媽們千萬別以孩子的小手溫度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加衣服哦。
-
6 # 七悅媽
嬰兒手腳涼屬於正常現象,但也要注意是否是真的冷。
嬰兒對體溫的調節能力很弱,手腳容易產生涼的感覺。寶媽發現之後,首先要排查是否是寒冷造成的,最簡單的辦法用手摸寶寶後脖溫度,如果也是發涼,說明可能確實是衣服穿少了,需要新增衣物。如果後脖溫熱,則無需擔心。
還要注意是否是病理性的發涼。寶寶如果不舒服發熱也會引起手發涼。這時寶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注意觀察。
單純手涼不需要特殊對應,如果伴隨面色蒼白,身體無力等其他症狀,寶媽就要特別注意了,是否是貧血等原因造成。
平時多觀察,注意適當增減衣物,不要給孩子穿太緊的衣物。保護腳心,晚上睡前適當泡腳兩三分鐘,會讓寶寶更舒適溫暖。
-
7 # 羽墨塵
寶寶手腳涼一點是正常的,寶爸寶媽不用太過擔心,一般寶寶穿的衣服和成年人差不多甚至稍少一些,觀察寶寶的體溫可以摸脖子背,沒有溼熱或者冰涼就沒什麼問題。
像我家寶寶爺爺奶奶總是擔心她著涼,經常給她添衣蓋被的,反而捂出了痱子,問了醫生說寶寶最合適的溫度22~25度,所以不用擔心寶寶會涼的。
回覆列表
嬰兒的末端血液迴圈比較弱,單以7手的溫度來判斷寶寶需不需要加衣服有點片面,最接近寶寶體溫的地方是後背,把手伸進衣服後背試體溫是比較準確的,要想小二安三分飢與寒,現在的寶寶沒有吃不飽穿不暖的,好多寶寶生病都是因為吃的太多穿的太多導致的,所以寶寶的手稍微涼一點也是沒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