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917921942021
-
2 # 葉家師爺684
這就是做給國內人看的,諸葛明知國力遠不如魏,如果安於現狀,就會讓人覺得自己不作為。《隆中對》《出師表》也就是一紙空文!
-
3 # 夢tian哲
當時蜀國的荊州剛丟,元氣大傷,內部益州派,荊州派兩立,魏國僅僅只是用來防備蜀國的部隊就比蜀國計程車兵總數多,諸葛亮只能以攻代守,將戰火引向魏國的地盤,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蜀國的安全。諸葛亮北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仍保持蜀國長時間安定發展,實屬不易,莫以成敗論英雄。
-
4 # 劉子魚
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甚至其接班人姜維也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那麼這一連串的戰爭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筆者以為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1、雖然曹魏代炎劉,在程式上是合法的,漢獻帝築了受禪臺傳位給的曹丕,那麼蜀漢政權只能在道義上證明自己合法,“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是蜀漢政權立國的根本,只有討賊,才能強化政權的合法性。
2、以攻為守,勝者為王,敗了不虧。魏吳政權地盤人口遠高於蜀漢,如果持續的休養生息,魏吳的潛力也遠高於蜀國,等魏吳兩國實力恢復,蜀國則肯定會滅亡,而攻打魏國,不僅可以聯合孫吳,也能延緩魏吳兩國的發展,甚至如果能夠北伐成功,收益是非常大的,而就算北伐失敗,曹魏也打不進蜀國。
3、意圖中原,興復漢室,這是蜀漢政權的終極政治目標。
4、劉備死後,諸葛亮領丞相,錄尚書事,開府治事,權力達到巔峰,幾乎等同於皇權,而其本人也是一個很節儉的人,但是諸葛亮自己可以不自私,但最早追隨劉備的一批將領需要軍功來提升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不北伐,將領就會逐漸失去作用。
-
5 # 使用者3096508891987
三國中,比拼物力,人力,蜀國是絕對劣勢,當初劉備的夷陵之戰把蜀國的元氣傷了。如果就這麼修養生息,拼時間,差距會越拉越大的,畢竟人口基數少了,增長速度就比別人慢,就像當年白起坑殺40萬趙軍,趙國就徹底完了,沒人口只有等死。蜀國處在必死之局上,只有拼一把才有活命機會,你不能因為沒有拼贏就把責任怪到諸葛亮身上。題主這個問題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三國本來就是失衡的,不是因為諸葛亮七出岐山造成的,硬要追究責任,那是劉備造成的。看一下史書,當時三國,各自控制的地盤和人口,靠正常發展,差距會變得更大,到時滅蜀和吳更容易。或者你想讓蜀拒守,一個資源有限,一個你要說那是分裂主義了。總之,無論如何,諸葛亮出祁山是無奈之舉,不得不為。難道你比諸葛亮聰明
-
6 # 小史微課堂
諸葛亮歷史上有五次出兵岐山,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打到了岐山。那麼諸葛亮為什麼還在拼命的攻打岐山呢?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平定南方,兵甲充足的情況下才攻打岐山的,劉備託孤的時候要求諸葛亮討賊興漢,諸葛亮想中興漢室,克復中原。
個人感覺諸葛亮深知自己的國力,只臥居西川一隅,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口,兵力,農業等會相差越來越大,蜀國早晚會被吞掉。不如現在蜀國兵甲充足的情況下打下一部分土地用於發展。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戰到了最後一刻,也算是為蜀漢盡心盡力了。
回覆列表
諸葛亮不管多少次北伐是諸葛亮的錯誤,現代社會也不是戰爭想統一全球爭當世界皇帝,中國現在是老毛政策以守為攻求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