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言一語知天下
-
2 # 娛掌上小娛
自古以來,國內外都存在著“憤青”,只不過,不同歷史時期,叫法略有不同。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青年學生在國難當頭,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反對當時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無能、賣國求榮和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領土的干涉,進而激起中國民眾的覺醒,這批“憤青”是積極向上、憂國憂民的進步青年。
現在和平年代,“憤青”褒貶不一。網路上的“憤青”更是讓人聯想到對生活現狀很不滿意,言論過激,對事物缺乏客觀性的認識;自己很多時候很不得志,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等。
如果單純是因為對社會某種現象存在黑暗、不公平、不公正,“憤青”在網路上適當地發洩情感,但有正義感,這類“憤青”是可以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可以提倡。“長生假疫苗”事件就是因為有媒體和網友過度關注,以至驚動中央下令徹查相關人員。假如是毫無緣由,為噴而噴,粗言穢語,只為了圖一時之快,心理陰暗,這類人形如毒瘤,只會敗壞社會風氣,監管部門就不應該對這種人縱容和姑息。
網路平臺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了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我們人人都有責任共建文明的網路環境,文明上網。
-
3 # 並步驚語
他們讓想發聲的人變得格外艱難。
原本透過網路,一下子把發言者和聽眾的距離拉得很近,產生直接交流的機會。這種機會是可以極大促進社會思想的交流。如果我們都能有理有據的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意見不同者進行爭論,指出他們邏輯中的漏洞。那最後我認為我們看到的言論在可信度上會顯著提高,而不是現在的“百家爭鳴”。只有透過正確的爭論方式,才會淘汰掉假的、不正確的觀點和看法。而現在的這種方式能做到的相當有限。
有時候,當一個錯誤的觀點被推翻,理智的人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習,進而成長;而“憤青”大概要麼沉默,要麼把這個責任推卸給別的持有與他相同觀點的人吧。以前大家或許都有過被家長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鞭策”過,那時候可能絕大多數心裡想的都是我又不是“別人家的誰誰誰”。可如今,當這些“憤青”用別人的觀點,別人的“證據”來攻擊他們不同意的東西時,卻完全不在乎自己成為了“別人家的誰誰誰”。想來卻也比較可笑。
“憤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那些真正知道一些事情的人的發言。咱們的主流文化是內斂的,不張揚的。當你表達出你自己的想法時,你希望得到的一定是正面的評價。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氣去發聲,結果被一頓攻擊,那麼必然你會選擇不再說話,來保護自己。而張揚的“憤青”究竟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正確觀點呢?
我們應該努力把話語權交給真正瞭解,掌握相應知識的人士。他們不一定要有多少粉絲,他們不一定要有多大的頭銜。但他們應該有義務把自己瞭解的事情一棒一棒的傳下去。讓錯誤的訊息被粉碎,讓黑暗的地方亮起來。
其實寫到這,往回一看,自己其實也是一個憤青。(笑)
回覆列表
不得不說,憤青還是很有“理”,他們看待問題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一劍封喉。只要關於社會的負面的新聞,他們總是不遺餘力地口誅筆伐,抱怨社會抱怨國家。
在我看來,他們也許很可憐,要命的是他們同樣也覺得自己很可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需要社會的關愛,覺得自己的索取是理所當然,一旦看到負面的訊息或者自己看不慣的事情,他們總是會聯想到自己的可憐之處,就像突然找到了發洩的契機,用自己強勁有力的手指敲打著鍵盤,以最悲壯的語言來抨擊社會。
所以,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待弱者,還是可憐可憐他們吧!就把他們的“小打小鬧”當作是搖尾乞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