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鳳凰臺上鳳凰遊,為何李白有點愁?
7
回覆列表
  • 1 # 浪子與俠客

    我們先來溫習下全詩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一生,狂放不羈愛自由,在文學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唐朝時期最拔尖的那一撮。

    但同時,李白一生都期望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這首詩是在李白被皇帝“賜金還放”後離開長安,遊歷南京的時候所做。

    表面上,李白離開長安是很灑脫的,嘴上高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內心深處,李白無疑是不痛快的。仕途永遠是李白的心頭痛。

    看不慣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生性狂放的李白,這樣的性格註定在仕途上收到排擠,打壓的。

    離開長安,自此孑然一身,仕途的不得意,鬱鬱寡歡。

    浮雲遮日,則是暗喻朝中小人混餚聖聽。空有一腔抱負,卻無法施展,即使眼前這嘹曠的景色,擔憂之情也縈繞在心頭。

    長安不見使人愁。

    今日起,便要離開長安了,遠離仕途,從此可以縱情山水了,不開心嗎?

    當然開心不起來,結尾一個“愁”字,卻正是李白此刻內心真實的寫照。

    慶幸李白沒有在仕途上青雲直上,否則,中國文學史上便少了一位千古留名的詩仙!

  • 2 # 沉醉古詩文

    《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筆下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有許多種說法,一個是賜金放還後,遊歷到金陵所做,一個說是流放夜郎正逢大赦天下,歸來途中所做。還有一個說法是說李白在遊歷黃鶴樓時寫下此詩,想要以此與崔顥比較詩才。

    但是無論這首詩做於何時,總歸是李白漫長的宦途失意經歷的結晶。我們先來看一下全文。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首聯和第三聯是寫景,遣詞用句磅礴大氣而又瑰麗跳脫,是典型的李白筆法。而“鳳去臺空江自流”一句,已經為全文的情感定下了基調。

    要分析他的心路歷程就要從第二、四聯入手啦。

    金陵是古都,是最容易讓詩人懷古的地方,李白既然慨嘆過“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自然也有著對時間逝去的傷感。這是詩人,以至於所有人的痛點。一事無成而兩鬢斑白,“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最令人感傷,莫過於此了。

    第四聯講到不見長安,長安也是李白詩中經常出現的意向,代表著皇城,天子所在。不見長安也就是仕途渺茫,難舒胸臆的感慨。什麼時候能回到長安,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呢。難啊!

    令人驚奇的一點,李白的這首詩中沒有表現出他一貫的達觀與浪漫。看來李白也會偶爾沉浸在傷感之中不能自拔呢。

    許多人的夢想就是活成李白的模樣,但透過這首詩也能看出來,李白的生活並沒有那麼飄逸灑脫,他依舊活在凡塵之中,有著他自己的悲歡。能夠偶爾的放下一切,為了心中的浪漫不顧一切,堅持自己的本心不被紅塵腐蝕,這就是李白能夠教給我們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齊白石有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