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489047083528
-
2 # 遠古的風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儒將。
陸遜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
可見,青年陸遜確是一介書生。從他後來一系列的功績看,他確實善動腦筋,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每種事情都會找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法。雖不是軍伍出身,但由於以科學方法作指導,知己知彼,自然而然,在軍事上也就擁有了致勝的法寶。從陸遜身上可看出,優秀的軍事家不是培養出來的,他們天賦異稟,如韓信、孫臏、楊秀清等。相反,如趙括,其父雖是名將,他本人熟讀兵書,但也只落得個紙上談兵的笑談。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20歲時,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在這些地方工作時,陸遜都乾的得心應手,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才能。讓孫權都很器重他,還把自己的侄女許配於他為妻,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陸遜最為揚名的有兩件事:
一是36歲時,陸遜參與襲取荊州。在呂蒙與孫權定下奪取南郡,擒獲關羽的計劃時,陸遜為呂蒙出謀劃策,並由呂蒙提議,孫權拜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陸遜開始向關羽示弱,還寫信吹捧關羽,讚賞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對他的仰慕,故意麻痺關羽,最終尋得時機,大敗關羽,襲取荊州。
二是章武二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此戰中,陸遜開始採取主動後撤,誘敵深入,尋機破敵的方略,令軍隊退至夷陵、猇亭一帶,劉備求勝心切,率軍深入夷陵地區,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當蜀漢軍頻繁挑戰,吳將皆急欲迎擊時,陸遜耐心勸止,堅守不出。當時很多將領不服,以為陸遜畏敵,各懷憤恨 。有些老將和貴族出身的將領不服約束,陸遜則繩之軍紀,嚴加制止。
兩軍相持半年之久。時至盛夏暑熱,六月,陸遜決定適時轉入反攻,最終用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吳軍獲勝後,諸將這才對陸遜大為佩服。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為江陵候。
當劉備逃往白帝城時,有人主張乘機進攻蜀國。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陸遜認為要防曹魏乘機襲吳,而未行大舉追擊。還要多做防備。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 。這都證明了陸遜的遠謀。
他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剛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回覆列表
陸遜繼周瑜魯肅之後也是吳國一位傑出優秀政治家軍事家文才武略頗受重任,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孫權當政招賢納士21歲的陸遜憑藉品學兼優被徵名錄用,步入政譚從基層文職人員做起,工作踏實任勞盡責以民為上賑災濟民與民同甘苦深得民意,在接統領兵馬平定內亂功績突出深受孫權刮目相看格外賞識認可,陸遜成為了孫權的重臣良將共商國是,建議孫權處在三國之中危機四伏應擴充軍隊貯備糧草以應隨戰之需,以下一系列戰事顯示陸遜與卓越高招軍事才能,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大敗關羽,蜀章武二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擊敗劉備,吳黃武7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勝利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封陸遜為大將軍掌管吳國軍事要務,後就職為丞相追隨孫權40年忠誠耿直有膽識有魄力善於觀察形勢把握時機變化,果斷迅速,虎雖猛也要潛心待若才能一擊制勝,為人正派高風亮節,是吳國難得一將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