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鹿鹿哥

    佰牙學琴為什麼有二個版本?

    因為一個出自《列子·湯問》,一個出自《呂氏春秋·本昧篇。

    《列子·湯問》版: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琴術高明,鍾子期善於欣賞音樂。伯牙彈琴的時候,想像著在登高山。鍾子期高興地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像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像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遊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裡突然感到很悲傷,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連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

    《呂氏春秋·本味》版:

    大凡賢德之人的品德是有辦法瞭解的。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絃,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隻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 2 # 老劉

    前一個出自《列子》,後一個出自《呂氏春秋·本昧篇》。

    繼《列子》之後,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秦國編了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鉅著,即《呂氏春秋》。斗膽說,《呂氏春秋》在編輯翻譯“伯牙絕弦”中因故字面上略有差異,但核心本意上一樣,並無變化。

  • 3 # 落花淡影123

    估計是題主把舍琴和絕弦兩個詞語搞混了,其實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首見於《列子•湯問》。茲引原文於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這裡的舍琴是放下琴對鍾子期稱讚。

    後來《呂氏春秋•本味集》也記錄其事,其文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裡又用到了摔琴絕弦,意為知音已去,不再彈琴。

    後來,明代戲曲家馮夢龍把這個故事寫成話本小說(估計也是戲曲),雖然故事擴充套件了一些內容,但主要情節基本是按照《呂氏春秋》版本來的。載在其《警世通言》上,於是,高山流水不但成為了名動中外的琴曲,也成為了知音難覓的代名詞,流傳後世。根據故事的發生地還建有琴臺。

    特別是後來的以蔡鍔將軍與小風仙的故事拍成的電影《知音》,其主題歌《高山流水》在八十年代初期家喻戶曉,歌詞如下: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 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貼吧裡的研究水平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