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2008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現場,展示的世界上最大青魚標本令參觀者大開眼界。據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魚類專家茆建強介紹,這裡展示的兩條“青魚王”均出自南京,一條是2004年9月19日從南京六合金牛湖水庫裡釣來的,體重106公斤,體長174釐米,標本由南京水產所製成。另一條體重114公斤,於2005年7月13日在同一地點捕獲,標本是請上海的專家制作的。這兩條“青魚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魚標本
青魚是一種顏色青的魚,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裡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物件,為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此外,在安徽俗稱“烏混”、“黑混”或“螺螄混”,因其體黑、喜食螺螄而得名;東北地區常見的“青魚”不是青魚,應該寫作“鯖魚”,是一種深海魚類。在中國境內,最大的青魚標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區金牛湖捕獲的,長1.86米、重218市斤,經鱗片鑑定約四十歲。
青魚亦稱黑鯇、螺螄青。硬骨魚綱,鯉科。體亞圓筒形,體長達1m餘。青黑色,鰭灰黑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棲息中下層,主食螺螄、蚌、蝦和水生昆蟲。4-5齡性成熟,在河流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個體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達70kg。肉味美。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物件。分佈於中國各大水系,主產於長江以南平原地區。魚膽有毒
體長,略呈圓筒形,腹部平圓,無腹稜。尾部稍側扁。吻鈍,但較草魚尖突。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前緣下方。眼間隔約為眼徑的3.5倍。鰓耙15~21個,短小,乳突狀。咽齒一行,4⑸/5⑷,左右一般不對稱,齒面寬大,臼狀。鱗大,圓形。側線鱗39~45;背鰭III,7;臀鰭III,8[2] 。體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鰭灰黑色,偶鰭尤深。體長可達145釐米。
中國曆來將青魚與鰱、鱅和草魚等混養,成為中國池塘養魚的主要方式。由於主要攝食螺類,有限的餌料資源影響了青魚養殖的發展。現採用人工配合餌料已獲初步成效。餌料中蛋白質應含28~41%,視生長的不同階段增減。當年青魚易患出血症,2齡魚多發腸炎,孢子蟲病和爛鰓病也很常見。自然生長的青魚在長江中下游一些地區也有較重要經濟價值。
在日前舉辦的2008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現場,展示的世界上最大青魚標本令參觀者大開眼界。據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魚類專家茆建強介紹,這裡展示的兩條“青魚王”均出自南京,一條是2004年9月19日從南京六合金牛湖水庫裡釣來的,體重106公斤,體長174釐米,標本由南京水產所製成。另一條體重114公斤,於2005年7月13日在同一地點捕獲,標本是請上海的專家制作的。這兩條“青魚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魚標本
青魚是一種顏色青的魚,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裡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物件,為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此外,在安徽俗稱“烏混”、“黑混”或“螺螄混”,因其體黑、喜食螺螄而得名;東北地區常見的“青魚”不是青魚,應該寫作“鯖魚”,是一種深海魚類。在中國境內,最大的青魚標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區金牛湖捕獲的,長1.86米、重218市斤,經鱗片鑑定約四十歲。
青魚亦稱黑鯇、螺螄青。硬骨魚綱,鯉科。體亞圓筒形,體長達1m餘。青黑色,鰭灰黑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棲息中下層,主食螺螄、蚌、蝦和水生昆蟲。4-5齡性成熟,在河流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個體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達70kg。肉味美。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物件。分佈於中國各大水系,主產於長江以南平原地區。魚膽有毒
體長,略呈圓筒形,腹部平圓,無腹稜。尾部稍側扁。吻鈍,但較草魚尖突。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前緣下方。眼間隔約為眼徑的3.5倍。鰓耙15~21個,短小,乳突狀。咽齒一行,4⑸/5⑷,左右一般不對稱,齒面寬大,臼狀。鱗大,圓形。側線鱗39~45;背鰭III,7;臀鰭III,8[2] 。體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鰭灰黑色,偶鰭尤深。體長可達145釐米。
中國曆來將青魚與鰱、鱅和草魚等混養,成為中國池塘養魚的主要方式。由於主要攝食螺類,有限的餌料資源影響了青魚養殖的發展。現採用人工配合餌料已獲初步成效。餌料中蛋白質應含28~41%,視生長的不同階段增減。當年青魚易患出血症,2齡魚多發腸炎,孢子蟲病和爛鰓病也很常見。自然生長的青魚在長江中下游一些地區也有較重要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