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皮青貓
-
2 # 綠豆糕啊
先說網路小說本身,相對於傳統文學,網路小說的最大特點就是“通俗化”。讀網路文學獲得的直接感官刺激,比傳統文學大的多,也就是通常說的——爽。
而通俗的東西,本身就容易和商業化聯絡再一起。所以能改編成影視劇的作品,一般需要符合一點就行:
有 IP價值
能有IP價值的前提,就是這個作品一定是流行的、符合大眾和有市場的。
這也是現在網文改編成影視劇、動漫市場火爆的原因。依靠IP本身背後巨大的流量群體,這個羊毛是很好薅的。
正所謂做的不好,你想看,因為其實粉絲感興趣的是原作;做的好,那你就更沒有理由不來看了對吧。
這是影視製作人和發行商盯上網文這個大蛋糕的原因之一。
它風險很低。
而上面說到的“通俗性”正好就是最契合商業化的概念之一,因為從來都是:需求決定市場。
所以說,當決定做網文影視的時候,出品人們幾乎就已經給自己定了路子——相對最少的成本圈最多的錢。
那麼怎麼用最少的成本賺最多的錢呢?製作人們終於發現:
IP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錢。
什麼?!這你都不來看?
那好,我把本應該花在內容製作上的錢,再拿來做宣傳,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曾經瘋狂追過的小說要拍成電視劇了,主演還是某當紅小鮮肉。
都沒抱著做好東西的心態來的,整個過程又充滿了“商業化”的套路,又會有什麼好作品呢?
這一套下來,“鬥氣化馬”的存在也就很好解釋了,不得不說:
恐怖如斯!
-
3 # 未少下犬家
感覺小說已經讓原著迷的想象力發揮得無與倫比了,這時你讓其中一部分人的想象力變成影視,能符合那麼多人的預想麼?再說了,結局都知道,要麼這個要麼那個,難道還有第三種選擇?架空的網路小說有時真的難以靠譜。
一個一個來。第一,舉個比較老的例子。南派三叔是《盜墓筆記》系列小說的原作者,也是電視劇的編劇之一。當年剛拍出來槽點滿滿,三叔說真不是他的鍋。“現場怎麼拍,都不按劇本來,你讓我劇透,我都沒法劇透啊!”
三叔本來就有點家底,就算《盜》不出名他也是少有的富裕作家之一,當然主要不是靠小說賺錢。按理說,他是不該被資本糊了心眼、剝了底線的。但資本運作向來唯利是圖,為了盡最大可能博眼球、造話題、漲熱度,原作者的意見受到忽視在所難免。
相對成熟的歐美電視劇也難逃資本魔爪。但他們畢竟起步早,觀眾的胃口比較刁,資本為了討好觀眾不得不向“藝術”讓步。二三十年前,他們也經歷過和我們今天類似的狀況,只是那時候網路不發達,劣質電視劇難以流傳到今天罷了。
第三點,是網路小說本身的問題。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大多在合格線之上,精品也不在少數。如《活著》《白鹿原》《紅高粱》,更別說四大名著了。而網路小說把這條底線往下拉了很多,如果沒有點石成金的編劇團隊,根本救不回來。
大多網路小說不講求體系自洽,也不在行為合理性上下功夫。主角遇到難題了怎麼辦?設定巧合唄,要不就讓大師傅出場解圍。還有些強行玩兒群像,卻連主線副線都鬧不清楚。不強求昇華主題,只把故事講圓行不咯?作者也覺得很為難。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字的小說,真不是那麼容易兼顧節奏(看得爽)和深度(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