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歷史上,"剃髮令"和"柳條邊"都發生在明清政權交替之際,都是由入關後的滿清統治者下令實施。常言道:事出皆有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刨根問底吧!

    先說剃髮令。因為受傳統思想的約束,清朝以前的漢人男性成年後便不再剃髮,而是將頭髮綰起。這種做法是基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固有意識。

    但滿人掌權後為了達到統治的目的,迫使前朝百姓遵照效仿自己民族的衣冠髮式,既我們常說的"辮子頭"。從1644年入關開始到1645年,滿清統治者連下三次剃髮令,官、軍、民一視同仁,如有違抗不從者,斬!

    說起剃髮令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孫之獬。此人曾是前明進士,在明統治時期做過二十二年的官。明朝滅亡後,孫之獬和很多前明官員識時務的選擇歸順清廷,這在當時並不奇怪,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孫之獬之所以被後人罵作"漢奸",皆是因為他在剃髮令這件事情充當了始作俑者的角色。當時,歸順清廷的孫之獬朝服為滿式,髮型卻為漢式,如此打扮讓他既遭漢臣唾棄,又受滿臣排擠,身陷"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的窘境。

    帶著一肚子怨氣的孫之獬不敢遷怒於滿臣,只能對同胞下手。於是他斗膽向皇帝諫言:漢人因一律剃髮易服,此舉有利於吏治!並率先剃髮以開先河。最終,孫之獬如願以償。但大快人心的是孫之獬的"金錢鼠尾髮式"僅保留了三年,他就被反清組織鑿破頭顱,一命嗚呼!不過清廷並未因此終止剃髮令的實施。

    至於"柳條邊"其實就是人工修築的堤壕工事,高、寬均為一米,總長度為一千三百多公里,因沿堤壕種植柳樹,所以被稱為"柳條邊",又名盛京邊牆。

    我們都知道,滿清統治者來自山海關外的東北地區,入關後他們便將哪裡視為"龍興之地"。清朝皇帝為了保護這裡的"皇家風水"不被破壞,所以就下令修築了柳條邊。

    在清朝的歷代皇帝中,屬乾隆對柳條邊最為重視!他將這條邊牆設為前往東北部的紅線,除滿人以外嚴禁越過一步。直到咸豐十年,柳條邊才算被完全廢止,也正因此才有了後來的闖關東大潮。

    所以,無論是"剃髮令"或者"柳條邊",無一例外不是封建皇權統治下的必然產物,既體現了思想的侷限性,也透露出時代的落後性,終究難逃被歷史車輪碾碎的命運!

  • 2 # 九州歷史

    清朝建立之初,為了防止漢人進入山海關以東,在滿洲周邊遍挖壕溝,種上柳樹,全長1300多公里,被譽為“清長城”。開禁以前,漢人進入滿洲就只能“闖關東”。

    開禁柳條邊,原因是沙俄。

    幾百年來,一直奉行擴張戰略的唯一國家就是沙俄,並且被沙俄佔有的土地,永遠不可能被收回。沙俄為了永遠佔有土地,還有一個配套政策:清人!也就是把原住民全部殺光,把本國農奴、流放罪犯移民過來,時間長了,這些土地永遠不會再失去!

    透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沙俄佔了大清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有大片領海,從此大清有南海、東海,卻再無“北海”。為了統一東北亞,沙俄計劃把新疆、蒙古、滿洲以及北韓、日本都納入版圖,建立“黃俄羅斯”,只給大清留下長城以南地區。

    為了保住滿洲,應對沙俄可能進行的“清人”,1897年,清廷宣佈:全面開禁柳條邊!

    為了避免沙俄“清人”,清政府提前準備了“填人”。俄華人可以殺光幾萬人、幾十萬人,但總殺不光幾百萬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看點的喪屍電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