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福
-
2 # 陳海良書法藝術
他十分熱愛家鄉的山水,刻有一方印章“家在龍山風水 間”,他的號“完白山人”便是來自安徽簡稱“皖”。鄧石如的 書法藝術已經達到了“平和簡靜、遒力天成”的境界,尤其是 他的篆刻藝術,打破了當時流傳的“館閣體”刻板拘謹的陳規, 大膽創新,開清代碑學之宗,世稱“皖派”(又稱“鄧派”)。
他在書法、篆刻藝術上獲得的傑出成績,在當時書法界被推為 “國朝第一”、“神品”,在中國書法、篆刻史上有著巨大影響。相傳,當時狀元出身的翰林院編修金榜正在家鄉興建祠堂,所有的對聯匾額都是自己親筆手寫,並由石工刻好,見到鄧石 如的書法,金榜自嘆不如,厚禮將鄧石如請回家中,卸去家中 所有刻聯懸額,還虛心向鄧石如學習篆書。
他的書法以篆書為代表其以為法,如《泰山刻石》、《石鼓文》、《嶧山碑》、《開母石闕》等書體為其書法法則,再融合漢碑額婉轉飄動的書風,其意趣、豐富。他的書法創作,其字形圓方互用,姿態新穎,婀娜多姿,筆力深雄,體勢大度優雅,從而用筆富有變化靈動活潑。他的字骨力堅韌,創作與創新相結合,從當時呆板纖弱、單調雷同的積習中給人一種大自然清新的芳香。
一年後,金榜又將他推薦給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曹文埴^曹文埴見到鄧石如的書法、篆刻作品,驚歎為“國朝第一”。1790年,適逢乾隆皇帝80壽辰,曹文埴邀請鄧石如進京,一時轟動京城,當時以書法聞名的相國劉文清、以書法鑑賞聞名的陸錫雄見到鄧石如的書法都大驚“千數百年無此作矣”當時京中善於書法之人都以結識鄧石如為榮。
-
3 # 神韻軒書法
鄧石如是清代碑學書家,借鑑刻印石刀鋒頂著石面逆行的道理,悟出了新的用筆方法。
就是書寫時,筆畫中段要圓滿遒麗,逐步頓挫,行處皆留,留處皆行。用筆取逆勢。
鄧石如隸書以篆法入隸,斬釘截鐵,茂密雄厚,枯澀老辣,氣勢逼人。
趙之謙書評:"國朝人書以山人為第一,山人篆書筆筆從隸書出,其自謂不及少溫當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溫,善易者不言易,作詩必是詩,定知非詩人,皆一理。″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稱:神品第一。
上圖隸書作品《世慮全消四幅》,為鄧石如書。全幅內容:"世慮全消,見幾點落花,聽數聲啼鳥,塵緣割斷,推半窗明月,臥一榻清風。″題款:"見源禪友屬書,頑伯鄧石如。″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回覆列表
【清代著名書法宗師、鄧派篆刻創始人:鄧石如】
筆者就清代著名書法大家,鄧派篆刻創始人:鄧石如的書法非常的“厲害”,其特點簡單的介紹一下,與大家分享。
一.他的一生非常的勤儉,以鬻書刻印自給,終生步衣。
二.他的一生精研書法與創作,其中以篆書的成就最為突出,對中國傳統書法的貢獻是開創性的。
三.他的書法以篆書為代表其以為法,如《泰山刻石》、《石鼓文》、《嶧山碑》、《開母石闕》等書體為其書法法則,再融合漢碑額婉轉飄動的書風,其意趣、豐富。
四.他的書法創作,其字形圓方互用,姿態新穎,婀娜多姿,筆力深雄,體勢大度優雅,從而用筆富有變化靈動活潑。
五.他的字骨力堅韌,創作與創新相結合,從當時呆板纖弱、單調雷同的積習中給人一種大自然清新的芳香。
鄧石如的書法,又篆從隸入手,隸從篆輸出,自成一派。自清代起後世們都以他的篆書為書法創作準則,其影響非凡。
筆者意為,自清朝到現代這幾百年來,其篆書之藝術風格的書家輩出、豐富多彩,這輝煌的篆書景象就是鄧石如開創的篆書繁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