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岐黃叟

    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得志者並不多,而這些失意文人大都選擇隱居山野、寄情山水。驢不同於馬:體形瘦小、地位低微、表面溫和而內心倔強,驢的這些氣質倒恰與古代文人暗合,此其一也。

    在古代,馬是戰略物資,比較昂貴;騎馬的人一般來講,需要一定的身份和地位。驢則不然,價廉,騎者可以不計身份。驢吃得少,步子穩,又能忍辱負重。文人們騎在驢背上,悠哉遊哉,不必擔心從驢背上跌落,也可以靜下心來,從容構思詩詞歌賦,還不耽誤趕路,一舉數得!此其二也。

    昔日,老子騎牛出關,八仙過海時張果老倒騎毛驢,都曾引為佳話。故古代文人中:騎牛者霸氣,騎驢者風雅,卻很少有人騎馬!此其三也。

  • 2 # 於左

    先講一個唐朝的笑話。

    胡趲是唐昭宗時代的優伶,平時耍嘴皮子、表演滑稽動作,逗皇帝開心,他還喜歡找朋友一起下圍棋。

    唐朝的長安城面積很大,有條件的人一般都要騎馬或者騎驢,胡趲的坐騎就是一頭毛驢,經常騎著它尋訪朋友下棋。每次到了朋友家裡,朋友都趕快吩咐童僕說:“快把胡大人的毛驢牽過去,好好喂一餵它。”

    他們下棋通常會下一整天,天黑之後,童僕替胡趲把毛驢牽過來,他騎上毛驢回家去。這樣下了很長一段日子,胡趲都沒有發現異常。

    直到有一天,兩個人下棋時皇帝突然召胡趲進宮,胡趲招呼快快牽驢來。童僕從後院牽過他的毛驢,只見驢子的身上大汗淋漓。原來每次胡趲過來下棋,他的驢子都被拉到後面去,為朋友家裡拉磨。

    下一次,胡趲步行去朋友家下棋,朋友照例吩咐童僕把他的驢子拉到後面去,好好照顧。胡趲說,今天沒騎驢。朋友問為什麼,胡趲說:“上次回去,毛驢感覺頭暈噁心,今天託我向你告假。”

    這個有趣的故事說明,驢子在古代,既是生產的工具,可以拉車、拉磨、馱物,也是常用的代步工具。

    驢子並不是中原的產物,最早從中亞、西北傳來。從黔驢技窮的故事來看,唐朝時有些地方還沒有驢子。

    和現代人一樣,古代人也需要代步的工具,常見的有牛、馬、驢、騾,還有車和轎子。車有牛車、馬車等,排場比較大,對於路況的要求也高,即使一般的富裕人家也用不起。轎子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使用人力,費用也比較大。

    所以,古人一般會騎乘馬、牛、驢等等。這其中,牛的體形大而笨重、行走的速度慢。馬的速度快,但價格高,保有和飼養的開銷太大。對於許多人來說,馬的快速的優點並非必要,平日裡騎馬代步,有點像現代人開著豪華跑車去上班。另外,許多朝代也禁止軍人之外的社會成員養馬。

    與馬相比,驢子的速度慢,身量小,力氣大,能吃苦,相對溫順,便於操控,對於道路狀況沒有任何要求,適用性特別廣,所以成為許多人的代步工具。一些文弱的人,或者許多女性都會乘驢代步。

    此外,從經濟的角度講,驢子的價格低,飼養的開銷比馬要小得多,成本更低,更合算。

    所以,古人在許多場合都用驢子來代替馬。比如唐代最流行的體育專案就是馬球,但馬的力量大、速度快,一大群人騎著馬衝來衝去,非常危險。唐朝也經常有人因為玩馬球而喪命,或者身受重傷。

    於是唐朝也有了驢鞠,打球的用具與規則都與馬球完全一樣,只是坐騎由馬換成了驢子。這樣一來,速度和衝擊力都小了許多,所以唐朝的許多女子也喜歡打驢鞠,一些騎術不精、膽小柔弱的男人也喜歡,比如李林甫年輕時就愛打驢鞠。晚唐和宋代的宮廷裡也以常有驢鞠的對打和表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和疑心重的領導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