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耳食記

    晚唐時期,有一位叫裴敬的官員,南遊當塗,路過李白的墓地時,給李白寫了一篇祭文,並勒石刻碑立於墓前。這篇祭文中提到:

    這個“裴將軍”就是裴旻。

    裴旻是什麼人呢?先來看一份“官方認證”: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唐文宗太和年間,皇帝下詔,把李白歌詩、裴旻劍舞和張旭的草書並稱為“三絕”。

    這就是說,裴旻在劍舞界的地位就如李白在詩歌界、張旭在書法界的地位一般,得坐上頭把交椅才行。李白自有“詩仙”的稱號,而張旭和裴旻被後人稱為了“草聖”和“劍聖”。

    至於所謂的劍舞,是指一種手執劍器表演的舞蹈,在唐宋年間十分風行。史載有裴旻表演劍舞時的英姿:

    (裴昱)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人云,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下。觀者數千人,無不悚慄。

    那麼既然是舞蹈,有實戰性嗎?不得而知,但是這位劍舞第一的裴旻是有實戰戰績的。《新唐書》中就有記載,裴旻在與北方異族作戰時,被敵軍包圍,亂箭齊發,裴旻站立馬上,揮舞長刀,斬斷了四面射來的箭矢,嚇得敵軍落荒而逃:

    旻嘗與幽州都督孫佺北伐,為奚所圍,旻舞刀立馬上,矢四集 ,皆迎刀而斷,奚大驚引去。

    他還有一天之內射殺三十一隻老虎的傳說(雖然最後被人嘲笑射殺的不是真老虎,而是彪,但畢竟是三十一隻),另外在《酉陽雜俎》裡還曾記載過他殺掉一隻大蜘蛛的故事:

    相傳裴旻山行,有山蜘蛛垂絲如匹布,將及旻,旻引弓射殺之,大如車輪,因斷其絲數尺收之。

    車輪一樣大的的山蜘蛛,這是怪獸了吧。

    除了這些記載之外,便是一些詩人詩中的讚美了,比如大詩人王維有一首《贈裴旻將軍》,稱頌之意,溢於言表:

    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那麼這麼厲害的劍聖裴旻到底有沒有收李白作弟子呢?很遺憾,並沒有相關的記載,目前惟有的記錄就是上面裴敬祭文裡提到的那封投書,至於後來兩人是否真的成為師徒,就成了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的事情了,當然後人更願意相信李白成為了劍聖裴旻的徒弟,算是一種美好的附會。

    其實李白應該在少年時代就學過劍術,他曾提到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可惜並沒有提到那時候教他劍術的師父。

    至於李白的童年時代,他雖是出生於碎葉城,但童年應該是在蜀中度過的。他家是商人,很有錢的那種,從小衣食豐足,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他自己又是那種神童級別的小孩,很小就開蒙讀書了。

    他後來自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六甲是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很早就已寫就多篇詩賦,名聲在外,經常出入一些社會名流的府邸。他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蜀中各地遊歷,大概十七八歲的時候曾在戴天大匡山隱居過一段時間,期間拜了一位縱橫家的老師,也就是趙蕤,跟著他學習了一年多,又去了成都,拜謁益州長史蘇頲[tǐng],此後經歷不詳,應也是在各處交遊。

    其實關於李白的童年沒有多少記載,在他二十五歲出蜀之前,應該大多時間都是在蜀地讀書與遊歷。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張大春小說《大唐李白》的第一卷《少年遊》,大致就是在寫他的蜀中時期。(當然那是小說家之語,虛構成分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貼春聯什麼時候貼比較合適?有什麼講究左右橫批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