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火心緣

    不應該!

    文字是一種工具,用來記載和傳播資訊的工具。作為一個工具,有兩個要求,首先要具備正常使用的功能,其次就是簡單易用。加上文字作為一種工具,掌握使用的人越多,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易學應該也是一個衡量標準。而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捨棄簡體字,重拾繁體字都是不明智的。

    重新啟用繁體字違反發展規律

    漢字從誕生之日起,到現在處於一直不斷的完善中。而根據學者的整理發現:

    漢字的發展, 完全證實了這一邏輯, 證實了規範與簡化是歷史的必然趨勢。①

    漢字簡化,是一個符合文字發展歷史的必然趨勢。正如白話文替代文言文,讓語言文字變得規範,簡單,易學,易用是一門文字和語言必然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最好地發揮文字和語言的功能。我們現在看到的繁體字,相比於更久遠以前,也是經過簡化過的。

    漢字簡化的爭議不是要不要,而是怎麼簡化的問題

    漢字簡化的確引發過一些爭議,但是爭議集中於,我們應該怎麼簡化漢字,而不是我們應不應該簡化漢字。正如我們前邊提到的,漢字簡化是歷史趨勢,簡化是文字發展的必然選擇。

    漢字簡化畢竟是改革的方向。對漢字簡化進行反思,是為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漢字簡化提出新思路,是為了拋磚引玉、推動漢字簡化的順利進行。②

    去反思總結以前漢字簡化中存在的問題不是為了反對漢字簡化的,而是為了更好的推動漢字簡化工作。漢字是不是還有必要繼續簡化?這是一個問題。如果繼續簡化,應該怎麼簡化,這又是一個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嚴肅的,需要對以前的簡化工作進行批判性地總結。這個過程必然需要正視漢字簡化中出現過的問題。但是,如果因為漢字簡化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就認為漢字應該改回到繁體字,那就成了不進反退了。

    小結

    從文字本身來說,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不應該改回繁體字。至於題主說的網際網路時代,不知道對於繁體字是不是應該重新使用產生什麼影響。事實上,考慮到簡體字在網際網路時代已經用了很久了,比繁體字使用的人數多,範圍廣,如果只能保留一種字型,那恐怕還是得保留簡體字才對。至於本身使用繁體字的地區,也沒必要強求改成簡體字,而他們使用繁體字是一直以來的習慣,不存在重新使用一說。

    因此,不管怎麼說,重新使用繁體字是不可能的,也不應該的。

    引用

    ①王寧. (1991). 論漢字簡化的必然趨勢及其最佳化的原則——紀念《漢字簡化方案》公佈35週年. 語文建設(2), 26-31.

    ②黎傳緒. (2004). 漢字簡化的反思和新思路. 東嶽論叢, 25(1), 72-76.

  • 2 # 鹽城方言

    沒有必要,但我們要做到“用簡識繁”。畢竟中國的古典書籍都是繁體的,港澳臺地區也還在用繁體字,所以網路上也有很多繁體文獻資料。

    另外,請允許我指出提問中的一個錯字:裡。漢字簡化時,將“千里”的“裡”與“表裡”的“裡”合併成“裡”,也就是說,“千里”、“故里”不需要簡化,簡繁是一樣的。“表裡”、“裡外”的“裡”簡化成了“裡”。這個“裡”,在香港寫作“裡”,而在臺灣寫作“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滿月的孩子能帶去外省旅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