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千榆
-
2 # 莊嚴邵軍
我們所處的那個時代教育很落後,再加上身處農村,讀書只是在混日子。大人也很少和你交流說話,不懂的東西太多了,數都數不清,跟現在的人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七八歲開始讀小學一年級,整個小學期間都是懵懵懂懂的,甚至到初中畢業,懂得的東西也不多。
一、但是,少年時期都很調皮搗蛋,有一邦比我們大一點的傢伙經常捉弄我。學校組織在山上種松樹,我抓到一隻灰色三角形尖腦袋的青蛙,覺得很好玩兒,就放地上讓它跳。跳遠了又抓回來重新開始,反覆折騰好幾次之後青蛙累得跳不動了。我就用一根小棍子在它旁邊抽打地面,發出啪啪啪啪的聲音嚇唬它,讓它再跳一會兒。可一不小心就打在了它身上,一下子就登了腿、抽搐不已。正在這時,一個大我幾歲的高年級同學看見了,說:“你要倒黴了,這是雷公蛙,打死了它,你會被雷劈的!”聽到這句話,當時就害怕極了,趕緊就地取材,摘一些草藥放在青蛙嘴裡讓它吃,好救活它。可無論怎麼喂也救不活了。從此揹著會被“雷劈”的精神負擔度過了很多年。我們江西那個地方,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雷雨季節,動不動就打雷下雨。每一次打雷都疑心會被雷劈死,一下雨就心驚膽戰的。有的雷特別響,就像在你身邊爆炸,當時感覺已經被劈著了,過後有一種起死回生的感覺——你說傻不傻?更傻的是,遇到這種情況還不知道去問大人,問父母,已徵求確切的答案。
-
3 # 我是遠嫁的綿姐
九十年代初,那時我大概七八歲的時候。有有一天媽媽不知從哪裡弄了一塊玉佛回來。掛在弟弟的脖子上。我問媽媽,佛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跟我說是在路上撿到的,我深信不疑。十分羨慕弟弟能有玉佛。可是玉佛只有一塊,在那個年代我們也從來沒想過讓父母幫我們買東西,既然是撿的只有一塊,那就算了吧。 我家姐弟三人在那個年代,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雖然在我們家,我覺得爸媽對待我們姐弟三人並沒有什麼不同。有好吃的一起吃,買東西是誰缺啥就買啥,只是我們沒有零花錢用。但敏感的我總覺得爸爸媽媽愛弟弟比我和姐姐多一些更關心他的生活,新衣服鞋子總比我們多,我都是穿姐姐穿過的。
直到我嫁了好多年。爸媽一直跟弟弟和弟媳生活在一起。我突然想起這件事,現在終於覺得那個玉佛一定是媽媽買給弟弟的。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又有誰會那麼不小心丟了那樣一件珍貴的東西呢?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不是我所想的那樣,我也沒問過媽媽。 因為我所想得到的答案並不是媽媽對我的愧疚之心。
必竟媽媽也是很愛我的。我遠嫁這麼些年很少回家,一直都是弟弟替我盡為人子女的義務陪伴爸媽,我應該感謝我的弟弟。
-
4 # 外鄉女人
結婚後想去投奔諸暨開廠的同學,行李都收好了,老公不讓去!對我說了一句話“我養你!”孩子不到三歲去廠裡打工,他把我從廠裡打回來說“我養你!”只要好好在家帶孩子就行!所有的家務都是我的,孩子生病,衣食住行教育全是我一手操勞。全程喪偶式教育,孩子出錯都是我的錯!還要照顧他年老的父母。心痛他在外打工不易,我在家捨不得吃,穿最便宜的!從來不用化妝品!個人開資一月不足三百。帶著孩子還要辛勤做來料加工到深夜。生活費完全自己掙!結果孩子生病花了一千多,就疑心我偷回孃家了!還為此打了一架!有一次他說錢全是他掙的,叫我交出來身無分文的滾蛋!那一刻我發覺自己白白做了十幾年的免費保姆!被他一句“我養你”騙了十幾年!好在現在醒悟還不算晚。四年前我們離了婚,兩個孩子我帶,租最便宜的房子在外面住。他給一定的撫養費。我想盡一切辦法掙錢,自給自足。也捨得用化妝品了,買自己心儀的衣服。兩個孩子成績都非常優秀!我也學會了很多東西!等孩子大點還想開家早歺店。現在每次來看孩子,他都說我變漂亮了,跟過去不一樣了!也捨得在我和孩子身上花錢了。前幾天還說要送一萬多的項鍊給我,被我拒絕了!他說想復婚同我好好過一輩子!但此生我不再相信他的這句話“我養你”!從此後,我為孩子活!更要為自己好好活一回!
-
5 # 潘越27
試問現在的年青人有幾個有儲蓄的習慣。基本上都是超前消費。因為人們習慣了無現金社會,看不到紅紅的票子,而是一個數字,花起來自然不那麼心疼,再加上各種信用卡,網貸平臺,支付寶花唄等等可透支的資金來源,於是,人們給自己亂花錢找了個看似恰當的理由:
錢是省出來的
月薪3000,月光。
月薪7000,月光。
月薪1萬,月光。
月薪1.5萬,還是月光。
生病需要急用的時候,沒錢!
需要買房的時候,沒錢!
有好的時候,沒錢!
需要娶媳婦的時候,沒錢❗
對於目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在沒有把收入提高到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資產性回報之前,要學會省錢,節約開銷一定是儘快實現資產升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千萬不要相信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類毒雞湯,有這種觀念的人,給他再多的錢也不夠揮霍,他有各種藉口將這筆錢花掉,因為他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而學會控制消費慾望,會讓你的每筆消費獲得更大的滿足,在收入低的時候節約,等到收入增加時再適當提高消費水平才能刺激自己更努力,過的更加享受更有幸福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手中有錢,才能把握機會,才能實實在在的解決關鍵問題。生活中90%的事情都與錢相關,有錢都不是事,沒錢啥都是事。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錢是硬碰硬的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來不得半點虛的。沒房沒車沒存款,花錢大手大腳,還和丈母孃說“錢不是省出來的”,誰敢把女兒嫁給你這麼不靠譜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關鍵時點,解決了關鍵問題,可能後面的一切都隨之改變。在關鍵的時候手裡攢了一些錢,能湊個首付買房,至少可以有個穩定的生活。再比如,有合適的,不論大小,如果都攢不下拿不出,這樣的機會也就只能眼看著它白白溜走了。
那些每天說錢不是省出來的年輕人,大多數人也掙不來錢,而省錢不亂花錢的年輕人,大多數人反而收入很不錯。
大部分嘴上說“錢不是省出來的”年輕人,基本不會對錢上心。不上心省錢,也不會上心賺錢。不去鑽研怎麼賺錢,怎麼才能找到好機會,怎麼才能認識到賺錢不易,錢怎麼會自動飛到你的口袋裡。對錢沒概念的人,他們認為我花的多但能賺的更多,但是賺的更多這只是假設和幻想,遲早會被現實擊碎。
大部分相信錢是省出來的年輕人,他們對錢非常上心。會常常想著怎麼把每一分錢都花的值,也想著怎麼能賺到大錢。他們往往會更早的完成原始積累,從而後面雪球越滾越大。
-
6 # 阿得瑟
幼兒園老師:
“你看哥哥姐姐們背書包上學多開心啊。”
小學老師:
“上初中就不用上特長班了。”
初中老師:
“上高中就有學生會和社團了,可以自由加入。”
“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
“分數不夠,上不了高中。”
“最後十名才可以報師範。”
高中老師:
“你們想上哪所大學?”(搞得我以為我想上就能上[吐彩虹])
“這些知識點初中都教過了。”
“上大學就自由了,你們想做作業都沒人佈置。”
大學:???你們是都沒上過大學?學分不用修論文不用寫的嗎?
“態度決定高度。”
我曾經很認真地想要拯救世界,後來發現世界是拒絕的。[鄙視][鄙視][鄙視]
愛迪生說:“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
後來才知道,愛迪生還說了:“但很多時候這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酒香不怕巷子深。”
酒香:你不看看巷子有多深?身為一個現代人,你自己沒點數嗎?我反正害怕!
“以德報怨。”
孔子:誰說的?我可沒說。可別什麼都賴我。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父母在,不遠遊。”
原句:“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誰不讓你出門了?我是讓你提前打好報告!斷章取義!賴得著我???
“生有涯而知無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莊子:可給你們能耐的,咋不上天?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墮魔道。”
濟公:我看你們是真沒數兒。
“百無一用是書生。”
原文:“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黃景仁:雖然書生百無一用,但還有九十九用啊。不讀書你能幹啥。
“失敗是成功之母。”
失敗:怎麼說呢?我孩子比較多,而且多數像我。
“上學的時候不要談戀愛。”
畢業之後談的都不叫“戀愛”,叫“現實”。
“成績不重要。”
你是有愛因斯坦、牛頓的腦子?還是有碧昂斯的臉?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上人:別逗了。
-
7 # 耿軍
鐺鐺鐺大家好“你被那句話騙了好久,現在才意識到被騙了。”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想法,我是山東淄博的1977年生人的,那時候正好生產隊改革分地前後,老百姓家裡都很苦,我小時候從吃窩窩頭倒吃饅頭一直到現在條件好多了,我有一個姐姐,小時候過年和家裡來客人時能吃上帶肉的菜就很高興了。我小時候的記憶放家裡殺雞的時候我我娘老是說雞頭好吃雞湯好喝其他的肉都讓我和姐姐吃,當家裡吃魚的時候我娘老是說魚頭好吃魚湯好喝。到現在我成家立業有了兩個孩子在培養孩子慢慢長大倒現在才意識到那時候我娘說的雞頭好吃雞湯好喝魚頭好吃魚湯好喝的話是假的,雞腿和魚肉不好吃嗎?
很多東西要珍惜,等錯過了會很後悔的。
看看年事已老頭髮花白的爸爸娘我很珍惜現在和他們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和爸爸娘培養我從小到大的機會多好…
-
8 # 417四月天
農村六七十歲老人的養老金馬上上漲了,喊了好多年了,還是那幾大毛,你給於不給農村老人都沒有怨言。叫人氣憤的是,網上現在天天炒作六七十歲農民的養老金問題。並且出現了兩級分化。農民為國家做的貢獻舉世皆知。不是你那個人說了算。如果你真是瞧不起農民,可能第一個餓死的就是你。
仔細想想,祖國的高樓大廈,綿延不斷高速路,大江大壩的修建等等……哪一項沒有農民工的辛勤付出。可為什麼給農村老人漲一點點養老金卻這麼難?就因為他們樸實善良,無怨無悔。與世無爭嗎?我真的不明白,一句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就把農民的養老金上漲又擱淺了。我不知這樣的話還要說多久?
-
9 # 家贏
在這世上,總是父母對子女愛的要命,一切好的都貢獻給了子女,自己在苦也是挺高興的。天下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的,父母經常在家為了孩子省吃儉用,供應孩子,在外讓他們吃穿用,過的舒服些,父母在家總是告訴在外邊的女子說:在家我們"吃的很好”不要掛念,你們過的好,吃的好就行。可是你不要通知家長,你磨磨的回家吃飯的時間進家看上一眼,你就知道了"吃的很好"這句話騙了你多少年。
-
10 # 藍棪
你好!
關於被哪句話騙了好久?這個問題,我來說一說:
相信每個人都有被某一句話騙過,只不過有些人及時發現了醒悟了,而有些人卻一直生活在謊言騙局中,無法自拔!
我體會最深的一句騙人的話語就是:在我剛剛踏入社會的時候,去參加一個培訓,那老師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剛開始覺得有道理,後來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才逐漸體會到,哪有什麼公平可言!多麼現實無情~多麼艱辛殘酷~
都說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老天對每個人永遠是公平的?如此說來,那麼我
請問:工地上的農民工們有些每天做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體力勞動,那TA們豈不是都是億萬富翁?而那些坐辦公室的都是窮人?而事實告訴我並非如此﹉
所以就是被這句話騙了好久,現在才知道!
回覆列表
百姓疼么兒。
有一句經典的話叫“百姓疼么兒”。這讓我一度認為,家中最小的是最恃寵而驕的。
長大後才發現,其實,大部分家庭最受寵的並不是么兒。但是為什麼又會有這句話傳出來呢?
原因是,很多家庭,最小的不被重視。越不被重視,就越想表現自己。表現自己的方式,小時候多為乖巧懂事,長大後多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
於是,在外人眼裡,么兒普遍對父母好,是因為小時候被父母寵愛。
事實上,很多么兒,從小被哥哥姐姐欺負。父母因為生活工作繁忙,根本顧不得照顧他們。
長大後,很多哥哥姐姐相對年邁,所以照顧父母的責任大頭背叛落在了年輕的么兒身上。
哥哥姐姐普遍認為么兒奪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有部分哥哥姐姐,因為覺得弟弟妹妹的出生是奪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便喜歡對外渲染“我爸媽不疼我!”
而當父母的,明知道大的孩子說的有誤,但不想外界誤認為自己對老大不好,所以基本不會責罰和糾正哥哥姐姐的錯誤行為。
於是,在不知情的外人眼中,父母便成了“疼么兒”。
百姓偏愛老大是有科學研究的。某大學曾經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家庭的父母更偏愛老大。
在老二牙牙學語的時候,老大已經能用各種詞語拍父母“馬屁”了。
在老二調皮的時候,老大已經很懂事了!
老大與父母的情感陪伴更多,享受父母的恩惠也多。
讀書的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後到。
買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後到。
結婚帶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管了老大再說。
但父母又不願意承認自己不疼老二。因為擔心外界責備:“既然不疼老二,生那麼多幹嘛?”
所以,他們會對外講,自己很疼老二,比疼老大還疼。
還有個別的,因為年老需要最小的孩子照顧,所以“良心發現”,總誇小的孩子。
當然有個別家庭還是疼么兒的。比如我爸媽。
但是,我爸媽也疼老大。雖然外界認為他們偏向“么兒”的我,但在和媽媽的細聊中,她仍然不否定姐姐享受了更多的愛。
“父母給哥哥姐姐乾的活,花的錢,帶孩子的時間,都遠比最小的孩子多。”
我外公去世時,舅舅們普遍認為他最偏心小姨和小舅。事實上,小姨比最大的哥哥小17歲,比我媽媽小15歲。表弟結婚,外公外婆沒能等到,更別提包個紅包和關愛了。
在外公去世前,小姨和小舅因為年輕一些,承擔的照顧責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