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直面truth

    見識在於你的感受,你感受到了,才算真的擁有了。而知識是紙上的東西,它距離應用到生活中,還有很長的距離。就好比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總比道聽途說或經驗之談要奏效。因為那是經歷。沒有什麼比自己主動去擁抱經歷更重要的事了,不論好壞,去經歷去感受,然後做正確的事。

  • 2 # 漫話神州

    見識是知識的基礎和拓展,而知識是見識的昇華和深化。見識和知識雖然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又互相聯絡、互相促進。沒有見識的知識是難以掌握和遷移的,沒有知識的見識是難以理解和記憶的。所以,二者不可分離地融合貫通為一體,共同推動人的認識逐步發展和提高。

  • 3 # 陸群63110953

    我看過一篇文章裡面寫的是知行合一。知識,實踐,缺一不可。這種問題以後就不要再問了,古代的書生天天看書,當了官啥都不會,現在的學生眼高手低,實踐活動基本不參加。這都是錯誤的現象,但是有意思的是沒人管啊,高考就考紙上面的東西,公司要的絕大部分都不是紙上面的東西,然後矛盾爆發了,畢業就失業。

  • 4 # 何處是家鄉

    這是一句“完全沒有見識的話”。今天的知識,沒有任何“見”的意義了,什麼知識還能夠見到嗎?

    就說最能“見”的社會學內容吧。貧富差距現象可以輕鬆就見到,但當要找原因時,誰又能透過“見”而見識到?如果是可以見到的,那就只能是個例的現象,絕不可能找到具有普遍意義的背後原因。現在改變了扶貧方式,叫“精確扶貧”,就是隻針對單一的個例扶貧。為什麼會這樣調整,是過去用“見識”法或粗放統計法扶貧,找不到真正貧窮的共性原因,全部做了無用功,投入大效果差。

    有人說“非洲人普遍貧窮原因是人懶腦子笨”。這就是“見識”帶給我們的偏見,只要是貧窮,都可以用這兩個“見識”概括。我沒有出過國,生活中周圍也沒有外華人,但總看過許多在外國生活過的人寫文章。許多人寫過類似的,說歐洲人都很懶,還看不得華人太勤奮,還說他們腦子笨,連個簡便計算都不會,口算比我們差了許多。看來,人懶腦子笨並不是非洲人的特點,那他們為什麼普遍貧窮?昨天看到有人說,黑人普遍貧窮,是因為他們從人種上就傻,幾乎等同於劣等人種。這就是“見識”帶給我們的認識。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幽,見天道”,孔子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荀子說“學,以知行而致矣”,王陽明說“知行合一”,中國的古代先賢,越來越重視“行”的價值,也就是“見識”最有實際作用。我們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更是把“見識”放到了頭等重要位置上,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你說的再有道理也不行,我要看到才算數。當我們終於被別人一腳踢開大門,見到了西洋人的堅船厲炮,我們認可了他們的技術比自己強。可買了他們的堅船厲炮後,依然不行,甚至連從不被我們放在眼裡的日本也打不過。

    可以講,這和我們只注重“見識”有直接關係。“知識”是見不到的,但卻可以指引一切“見識”,我們見到的都是“知識”的結果而已。

    今天我們都在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意思就是,理論再花哨也沒有用,能不能見到才最重要,見不到就是錯的。這和一兩千年前的古人思路一以貫之,“見識大於知識”的問題,不過是換一種說法而已。

  • 5 # 等待雨後的彩虹11

    有點矛盾,沒有見識就沒有知識,相反沒有知識就沒見識,假如沒有見識。你就是個呆子,問你什麼都是以書面回答,這怎麼行呢?如果沒有知識,那你就是文盲,說什麼你也懂不了,理解不了,怎麼會誰大於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只會稱呼家裡的人,不會喊尿尿,該怎麼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