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奇特的小屋

    多聽聽古風的歌曲你會發現,其實古風的歌詞

    並不是滿口之乎者也。例如下圖

    所以也不必刻意的生搬硬套,那樣反倒讓人

    覺得沒那個意蘊。寫信麼,最重要的是表達什

    麼,古風自然可以加分,但可得運用得當喲~

  • 2 # 高念遠

    試著答一下,前面是概論,包含部分格式和常規詞語的用法,如果嫌麻煩可以直接拉到後面看三種類型的格式。

    總述

    古代的書信是從右到左豎著寫的,上款寫收信人,中間部分敘述正文,下款寫寄信人。這裡面上款和正文都可以頂格寫,但是下款一定要寫得比上款低。如果再講究些,正文還可以整體往下沉一個字的距離,而只把上款寫在頂格,以示尊敬。

    如上面趙孟頫的書信,開頭把“達觀長老禪師”頂格寫,正文則下沉一個字,下款靠下,表示尊敬。

    但古人在有些書信裡面,會把自己的姓名寫在前面,而把收信人的名字寫在後面。如米芾的《知府帖》:

    開頭是“黻頓首再拜”,米芾本名米黻,後改為米芾,“黻”即是他自己;“頓首”,表示尊敬;“再拜”,表示行禮。而收信人“知府大夫”則放在了後面,而這時候,因為下款是收信人,為表示尊敬,所以不能再往下寫了,而是頂格寫。

    古人書信中還會用到“白”這個字,“白”,就是述說的意思。如王羲之的這個尺牘,“羲之白”,就是羲之說的意思。

    如果看古人書信比較多的,會發現“頓首”這個詞很常見,其實這個詞是表示尊敬用的,放在首尾都可以,比如黃庭堅的《明叔少府帖》:

    開頭寫了“庭堅頓首”,末尾也落了“庭堅頓首”,反正是表示尊敬,禮多人不怪嘛。

    書信一般可分為給長輩的、給同輩的和給晚輩的三種,那麼這三種格式稱呼有什麼要求呢?且看下面。

    給長輩

    給長輩寫信,一般用上款,且為表示尊敬,不能直接將名字寫出來,而是在稱呼後面加上“大人”,後面再加上敬詞和領起正文的習用語,比如寫給父親,

    一般上款都寫“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末尾寫“敬請幅安”和“男XX叩稟”的下款。

    “膝下”,是專用於寫給父母的;“稟”泛指下輩對上輩陳述事情,也可以用於老師或其他尊長。

    寫給老師或其他長輩,“大人”下面的敬詞,多用“座下”、“座右”、“座前”、“尊前”、“道席”、“函丈”等,而“函丈”僅限於稱呼老師。

    正式敘述之前可以加上一些敬語,敘事完之後,加上“不具”、“不備”等,表示不能事事都詳細說,跟著再用“肅此”、“專此”等表示總結結束,最後寫上請安的話和下款就行了。

    給同輩

    同輩朋友之間通訊,或稱仁兄,或稱先生,視關係親疏而定。稱呼下面的敬詞,一般用“閣下”、“執事”、“左右”等。其他的,比如對文士,會用“史席”、“撰席”;對武將則用“麾下”或“節下”;對做御史的用“臺下”;雖有不同,但都是表示謙虛。

    上款如果不寫“閣下”之類的敬詞,那麼可以直接在稱呼下面加“大鑒”、“惠鑑”之類,也都是客氣話。下款署名,有的寫“謹啟”、“拜啟”,有的直接自己名字加上“白”或“啟”之類,如“羲之白”、“XX拜啟”,可以隨意一些。

    給晚輩

    給晚輩寫信,就可以更加隨意了。因為自己是長輩,所以往往是直呼其名作為開頭,中間敘述,末尾問好的話,寫不寫都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感覺一些成名經典愛情故事裡的男主角都是情深且專一的,為什麼?